st
指数
快讯
分享

最不环保的环保行业/郑喜文

- 文 +

作者:

中国市场举步维艰,许多人不明其由,我们不妨从中国第三次大规模降价一事中看出些许端倪。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4年已有超过200款车型主动或被动的加入了价格厮杀战,平均降价幅度达9.2%,导致汽车业获利降至3%以下,有的车款甚至在几年间从22万人民币(约13万令吉)暴跌至12万人民币(约7万2000令吉),这45%的降幅并不是一般的打折,而是骨折,甚至是夭折。

长城汽车主席魏建军甚至公开表明其忧虑,说汽车里的恒大已经存在,只是还没爆雷。

最不环保的环保行业/郑喜文

破解迷宫最迅速的做法,就是以终为始,从迷宫的终点出发,往迷宫的起点走去,就可知晓谜团一二。

为何要折价?库存太多,即使不需套现,车子放着也会故障;为何库存太多?制造技术先进,超级工厂,超级速度,而且还大批量生产,如一天生产18个小时,以求把成本压缩得比最低还低的极致化。

为何建超级工厂?因为市场庞大,以燃油车作为标准的话,电车才刚刚起步;但,这市场有几家电车工厂?如果每家车厂都生产18个小时,一旦优势被对冲之后,下一步肯定就是往24小时迈进。

拳拳到骨招招致命

车厂一方面以最低价格销售,一方面提高硬件配备,到最后会发展成怎样呢?如果车厂在你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都给予顶配,那会不会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撙节开支?这“七伤拳”打起来都不见血,但拳拳到骨,招招致命,内伤还要装没事。

长期来说,轻则爆雷倒闭,重则危害整个行业。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推断,但估计五六不离七,而这现象,又何止发生在电车行业?

按相对简单的食品加工业的逻辑来说,但凡在生产上追求极致成本,且在如此竞争的大环境下,工厂得在方方面面给压缩成本,而在固定成本都无法调整下,一般来说就会把思绪放在占比最大的“原料”上,那就是为何中国出现许多“黑科技食品”,包括最近很火的椰子水品牌,突兀的在椰子原料上涨3倍的情况下冒出了几十个品牌,在脱离原料的行情价格之下(一升装的椰子水卖4至5令吉),还胆敢喊着百分百零添加的口号不止,毛利率还有几十巴仙,就问你服不服?凡事都得有度,包括扩充。

话说回来,电车为何会如此风行?因为它节能,零排放,但目前来看,它却是以最不的方式,甚至带点污染色彩的节奏在盲目生产、销售及横行。

相关新闻

环保
电动车
郑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