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伊朗领袖被杀重创之谜 以色列奇袭面对报复/郑言

- 文 +

报道:

以伊冲突引爆中东火药桶,斩首击毙将领及采取与代理人“多点牵制”合作方式还击,导弹被铁穹拦截。

6月13日发起“雄狮崛起”行动,目标直指境内的多个核设施、导弹基地、国防部门与油气基础设施,军方及逾20名重要人物遭精准轰炸斩首。以方称距离成功制作核弹“仅剩数天”,因此必须马上行动。

革命卫队随即发起持续至少4天的“真实承诺3”报复行动,首天集中火力攻击特拉维夫,成功突破以军空防并击中国防部,虽以方否认,但获现场记者证实。

war 特拉维夫 伊朗 导弹 袭击
特拉维夫6月13日遭受伊朗导弹袭击。(欧新社)

随后数天,针对轰炸特拉维夫以及美军第六舰队经常停靠的海法港,并打中了海法的炼油厂及发电站,造成停电。

特拉维夫的多幢民居大楼被炸得只剩下水泥结构,多处水管爆裂,附近的科研重镇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被烧成废墟,场面犹如加沙。

更甚的是,总理内坦亚胡6月16日接受电视台访问时称,他在滨海凯撒里亚的房屋也成为目标,虽未被直接击中,但附近也严重受损。

导弹在这次行动中展示了刺穿空防系统的能力,据称是运用了电子干扰、无人机等战法,加上从多支影片中可见有一定加速能力,亦有不少猜测可能是使用了中国的北斗系统。

不过,同时在夸大战果,如声称击落多架F-35战机,但未能提供证据,网上流传的影片多数是来自电子游戏画面。

导弹破坏力让人吃惊

虽然导弹的破坏力让人吃惊,毕竟的铁穹防空系统甚为著名,但是以军的科技和整体优势仍是相当巨大。

在连日的互攻之中,成功打击了多处油田,德黑兰西部沙赫兰燃料库在夜间被猛烈轰炸,至少5座储油罐全毁,引发连环爆炸,波及40余栋民宅,形成德黑兰夜空火光冲天的罕见场景。

几小时后,以军空袭再度打击布什尔南帕尔斯气田,造成第14期设施停产,每日损失天然气逾1000万立方米,严重削弱工业能源系统。

以军也集中打击西北大不里士空军基地、西部哈梅丹空军指挥中心及德黑兰国防部总部,空军受到部分瘫痪。

此外,的医院、电视台等多处也受到袭击,基础设施严重损毁。

冻结与美核谈判

以方称,开战至今共有24人亡,则指,有至少224人亡。

外交方面,迅速冻结与美方所有核协议谈判,国会亦准备通过退出核不扩散条约草案,外交部发言人巴格赫里表示:“在德黑兰燃烧之际,无从谈起任何协议。”

“抵抗轴心”激活

更具威胁的是,首次公开激活其多年来构建的“抵抗轴心”武装体系。

6月15日,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沙里亚宣布,与军方协调后向发射“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弹道导弹,并称“导弹制导、情报、发射均同步共享”。

这是自2015年以来胡塞首次承认与共同参与作战,标志着德黑兰在代理操作上从“暗中援助”转向“联合作战”。

除胡塞外,黎巴嫩真主党与伊拉克人民动员力量(PMF)亦进入临战状态,包括在北线边境试射短程火箭弹。

据《时报》披露,真主党正从贝卡谷地集结火箭阵地,可能准备对以北部发动骚扰性打击;同时,美军情报部门发现PMF部队在巴格达西郊部署多套远程火箭系统。

亦释放“水道升级信号”。

伊斯兰革命卫队准将科萨里公开表态:“德黑兰正在重新评估是否关闭霍尔木兹海峡通行权。”虽然尚未采取实际行动,已引发美英多国军事调动。

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五分之一海运原油的必经通道,该通道若遭实质扰动,将导致海湾六国能源出口陷入中断状态。

中东安全研究机构普遍认为,正试图借助代理网络构建“多点牵制”态势,令主战资源陷入多线分布压力之下。若冲突继续蔓延,霍尔木兹封锁风险升高,美以双方军事目标遭多点袭扰,则整个中东地区或将迅速跌入一场集团性安全崩塌。

以伊战火战线仍在拉长,停火无望。更令人不安的是,战场之外的地缘秩序也在悄然重组。谁在围观?谁在下注?谁在脱身?眼下,答案并不明朗,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场冲突远未见底。

代理人是否升级

首先,的“报复逻辑”尚未走完。

从导弹群到胡塞协同,德黑兰显然不满足于对称回击,而是在重构整个“什叶派反击轴线”。

真主党是否开火、PMF是否参战,将成为冲突是否升级为“代理人”的重要风向标。一旦多线齐动,将面临战略消耗战。

其次,美方角色日益敏感。表面上白宫撇清关系,但实际军事部署却步步贴近火线。已将美军中东基地纳入打击名单,倘若未来一枚导弹误中卡塔尔或巴林美军设施,美伊对撞几无回旋余地。

霍尔木兹海峡触神经

再次,霍尔木兹海峡成了摆在世界能源神经上的定时炸弹。德黑兰虽未封锁,但已发出“重新评估通行政策”信号。

一旦局势失控,布伦特油价突破百元只是起点,全球能源格局都将被迫重估。

更为棘手的是外交机制的全面瘫痪。从阿曼斡旋中止到美伊谈判破裂,国际社会正经历一次罕见的“多边失语时刻”。

中国虽积极斡旋,呼吁克制止战,但能否整合起足够的外交杠杆力量,仍取决于其能否形成“中俄+地区国家”的调解新平台。

可以说,眼下的这场冲突远不是一轮空袭或一次报复所能终结的局部事件,而是一次区域格局的剧烈震荡,是中东“旧秩序”向何处去的一场压力测试。

战火形成新势力版图?

战火会停吗?也许会。但更可能的是:停战之后,一个更复杂、更多极、更难控的中东正加速登场。而谁在其中失去战略空间,谁又在悄然重构势力版图,将决定这场冲突真正的输赢。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相关新闻

以色列
伊朗
战争
核武
科学家
美国
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