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股势先机】SST真的没影响老百姓?/傅宣

- 文 +
傅宣 夜月 股势先

近期政府宣布了一项重大政策调整。从7月1日开始,将迎来一次“升级”,征税范围扩大了。这一次的“重灾区”,我觉得就是店屋

举个很现实的例子:你在城市里开一家小餐馆。按照原有的政策,你卖食物本来就需要征收6%的,所以顾客来吃饭时,你会在账单上加个6%,收了之后交给政府,这是常规操作。

但新政策一来,事情变了。现在,不止你卖的食物要收,就连你向房东租店的,如果房东的年收入超过50万令吉,也要额外再加8%的

换句话说,你一个月原本交RM5000,现在变成RM5400。增加的RM400不是房东吞的,而是要你商家自己吸收——重点是,这笔税你还不能明目张胆地写在顾客账单上“代收代缴”,不像你卖食物那样可以加上去。

那怎么办?答案很简单——你只好涨价。原本一碗RM10的面,现在变成RM12、RM13。顾客问起来,你也只能苦笑说:哎呀,政府咯。

听起来很无奈,但现实就是这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双重征税,一次对你卖的服务征税,一次对你租的空间征税。两头都征,最后全部砸在顾客身上。

SST 大马通胀 经济

成本转嫁给商户

有些人或许会说,不是每间店铺都需要缴这个8%的吧?没错,这次政策有个条件:房东的年收入超过RM500,000才需要注册征税。

也就是说,如果你租的是那种大老板、机构投资者拥有的商场单位,那就跑不掉;但如果你租的是那种退休老人拥有的小店铺,可能还能逃过一劫。

所以以后找店面,不止要看地点、、人流,可能还要问一问房东:“老板,你年收入有没有超过50万?”这不是八卦,这是判断你以后会不会被征的关键问题。

而这一波改革,也让很多投资者联想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不少人担心REITs会“完蛋”。但实际情况未必如此悲观。因为商场拥有者一般不会自己承担这8%的,而是会直接把成本转嫁给商户。

对REITs来说,它的收入并不会减少,反而是租户压力增加了。

那么当商家的成本增加,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自然是把这笔成本再转嫁给顾客。想象一下在商场里的那些连锁店,像是Padini、Mr DIY、MyNews,原本一个月是RM20,000,现在多出8%,变成RM21,600。你觉得他们不会调高售价?

网上购物躲不了

很多人接下来会问,那我不去商场买东西了,我转去网上购物可以吗?结果你会发现,也避不开。

因为这些网购平台、仓储中心、物流公司所租用的仓库,都是商业用途,也一样被纳入征收范围。再加上包装、快递、运输,各个环节成本一起增加。最终,这些成本仍然会转嫁给消费者。

所以说,那种“这是对商家,不会影响我们消费者”的说法,其实是很天真的。商家不是做慈善的,他们的目的是盈利。当他们的运营成本增加,他们的价格策略就会跟着调整。

而这些看不见的成本,最后都会变成你生活中那一碗饭、那一件衣服、那一份网购包裹的价格。你可能没有被直接征税,但你每天都在为这项税制埋单。

相关新闻

SST
傅宣
租金
股势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