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19日讯)联系汇率制度在香港已经实行了数十载,但其可持续性问题新近又引发争论,并促使分析师们思考最终可能取而代之的会是什么。
彭博报道,随着最近几周当局出手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引发港元大幅波动,这个问题受到了更多关注。
在当地利率降至三年低点后,港元继续徘徊在其交易区间弱端附近。
当局寻求维持联系汇率制度,因为它是香港作为一个金融中心的魅力的关键所在,但是港元汇率的动荡凸显出当局面临的两难局面。
如果香港金管局大力干预市场、提振本币汇率,则有可能打击消费,并破坏房地产市场刚刚开始的复苏。
诚然,目前尚无传言称香港当局会很快改变目前盯住美元的做法,即把美元兑港元汇率限制在7.75-7.85。
但僵硬的联系汇率制度,以及正在下跌的美元,让人们开始愈发关注当局可能采取的替代方案——如果真的要改的话。
“香港当局继续展现出维持联系汇率制度的坚定决心和能力,不惜付出经济上的代价,”华侨银行经济学家姜欣蒂(译音)表示。
“汇率制度僵化的任何不良后果都应通过宏观审慎工具和财政措施来管理。”

以下是分析师们正在讨论的一些潜在替代方案:
·跟一篮子货币挂钩
星展银行、瑞联银行和华侨银行称,最可行的选项是让港元与一篮子货币挂钩,以分散香港作为全球贸易中心的风险。
这种制度会带来稳定,“同时减少与盯住美元相关的顺周期阻力,因为当地商业周期与中国内地的相关性越来越强”,瑞联银行驻香港的高级亚洲经济学家卡洛斯·卡萨诺瓦称。
该制度的缺点是透明度可能更低,当局管理起来难度更大。
·跟人民币挂钩
一些市场观察人士表示,鉴于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日益加深,港元与人民币挂钩理所应当。
这种汇率制度将减少两地之间的汇率波动,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 因为香港与内地的贸易和投资往来日益频繁。
此外,这种制度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美元汇率波动对港元的影响,简化跨境交易,并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鉴于香港经济与内地进一步融合,这是一个理想方案,”法国兴业银行银行分析师在报告中写道。
“但它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人民币得先实现资本账户完全可兑换,而这在短期内不太可能。”
·扩大交易区间
这一方案将让香港能够维持当前的货币政策框架,同时又确保有更大的灵活性来吸收经济冲击。
上一次扩大港元交易区间是在2005年 —— 从1美元兑7.8港元扩大为兑7.75-7.85港元。
交易区间扩大,香港金管局就能够容忍港元汇率更大幅度波动,降低干预的必要性。
这还可能防止投机人士做空港元,因为交易区间更大了,汇率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就会增加。
但有人警告说,这可能会促使交易员押注联系汇率制度未来的变化。“一旦区间扩大,市场可能继续揣测金管局的下一步行动,这可能削弱对这一制度的信心,”星展银行全球市场策略师李卡丽(译音)称。
·自由浮动
如果香港金管局采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那么港元汇率将由市场决定并且能够反映出香港的经济基本面。
但这也意味着港元可能会在全球市场动荡期间大幅波动,并可能削弱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考虑到香港于1983年推出联系汇率制度,是为了遏制港元在回归谈判开展之际的暴跌,决策者似乎不太可能选择自由浮动方案。
·盯住黄金
在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之际,与黄金挂钩的汇率机制将使港元免受其他货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并降低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依赖。
金价的上行趋势,可能会增加这种方案的吸引力。
不过星展指出,黄金市场流动性不如美债,瑞联则表示,这将把香港的金融业暴露在金价波动风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