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限速器装上之后/南洋社论

- 文 +

近日祭出重拳,宣布自4月起强制检查2015年后注册商用车,统一设定辆最高时速为90公里,并辅以两年一检的认证制度,更以吊销营运执照作为最严厉的惩戒。

长陆兆福更强调将召集制造商与认证机构细化执行机制,展现整治决心。

从工程学与事故分析角度看,强制安装可靠,无疑直指这一重大肇因的要害。物理规律冷酷无情:车辆动能随速度的平方剧增,这意味着90公里时速的刹车距离与破坏力,远非那些疯狂飙至110、120公里的车辆可比。

限速器装上之后/南洋社论

尤其对于载重数十吨的,速度失控更是移动的灾难。将最高时速锁死在合理范围内,是从源头上勒住“速度魔鬼”的缰绳。当技术能预先筑起一道安全堤坝,又何必总在悲剧后痛心疾首?

政策必须防堵漏洞

然而,再精密的机械锁链,也难抵人性钻营的腐蚀。陆兆福坦言,知名厂商如 Scania 的系统或难篡改,但其他品牌的安全防护未必固若金汤。

这恰是政策必须防堵的漏洞:若沦为司机或运输公司眼中“可拆卸的麻烦”,通过地下改装店轻易破解或调校,则所有官方认证与更新程序都将沦为纸上空谈。历史反复证明,当经济利益驱动(节省时间、增加趟次)与安全法规冲突时,总有人铤而走险。

因此,政策成败之钥,远不止于“装上”这个动作,更在于编织一张疏而不漏的“防篡改—严执法”天网。这要求多重堡垒协同作战。

首先,应将源头锁死。认证机构名单公示仅是起点,需对认证流程施以手术刀般的监管,确保其独立性与专业性,杜绝“盖章买卖”。

获认证的本身必须具备如物理封印、数据芯片写入保护、异常实时上传云端等“硬核”反篡改设计。

其次,还需辅以更灵活的不定期路检抽验,并探索利用车载数据(如GPS速度记录)进行远程、动态监控可能性,以弥补两年一检所可能出现的监管空档。

须确保无差别执法

指出,将 APAD 的权限升级至吊销执照堪称进步,但必须确保执法的无差别与严厉性。对查获的篡改行为,无论是个人司机、维修厂,还是默许纵容的运输公司,皆应依法顶格处理,形成强大震慑。

誓言“期限后严厉执法”,公众期待这份决心能化为持久常态。我们见证过太多血的教训后“雷声大、雨点小”的循环:运动式整治一过,超载依旧、危车上路、监管松懈……直至下一场悲剧降临。

陆兆福称此为首要重点措施,后续尚有方案。公众更希望看到的是,对的监管能成为打破这一“悲剧循环”的转折点,成为构建系统性道路安全文化的坚实基石。

我们认为,终究是冰冷钢铁与电子元件。赋予它守护生命温度的,是背后环环相扣、始终紧绷的监管链条和执法意志。

方向盘掌握在司机手中,而确保方向盘不被危险速度支配的钥匙,在于政府手中永不松懈的责任。

当每一辆飞驰在道路上,科技之锁、法律之网与生命之重,必须时刻同在——因为每一次的得逞,都可能以无辜者的鲜血作为代价。

相关新闻

交通部
南洋社论
超速
重型车
限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