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8日讯)中东紧张局势持续升温,但经济学家指出,这场地缘政治冲突对大马的直接贸易影响有限,惟若冲突扰乱全球物流渠道,我国或面临进口物流成本上涨的间接压力。
联昌国际证券经济学家通过报告指出,大马与中东经济体的总贸易仅2.2%,其中和伊朗的贸易来往更是微不足道,仅占0.09%。
短期内,鉴于大马属于石油液化天然气的净出口国,所以有望从能源价格攀升的趋势中受益,进而提振贸易顺差和支撑经常账户收支。

然而,上述利好会被进口成本的利空所抵消,尤其大马仍在继续进口精炼石油产品如柴油和汽油,以满足国内需求,惟有关产品却恰恰将受到运输成本所牵动。
经济学家补充,外围的影响将取决于价格变动幅度和持续时间,而间接影响则会体现在运输成本上涨、油轮订单放缓、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受干扰等因素,从而推高运往亚洲(包括大马)的运输费用。
所以,即使我国与中东区域的直接贸易往来有限,但高涨的物流费用仍可能导致进口价格上涨。

不完全排除潜在风险
从以往数据来看,由冲突引发的油价飙涨只是短暂现象,但最大的潜在风险仍是有关冲突的持续升级。
经济学家续说:“尤其若波及到霍尔木兹海峡,或引来美国和其它区域强国的介入,恐将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剧烈冲击,带来更广泛的益出效应。”
若事态朝此方向发展,可能将对大马2025年4.0%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测构成下行压力。

油价走高有利有弊
经济学家表示,油价上涨对大马财政带来利弊并存的局面。
“若原油价格每桶超过80美元,大马政府将从石油收入中获利,原油价格每涨1美元,政府即可多收2.5亿到3亿令吉的收入。”
同时,为了维持RON95汽油价格不变,政府所承担的燃油补贴压力将随之增加。
“据我们估算,如果每桶油价上涨1美元,RON95燃油补贴的开销,将增加逾4亿令吉。”
过往数据显示,中东地区爆发冲突时,油价往往会出现短暂剧烈波动,但这类影响通常持续时间不长久。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每日原油产量约为400万桶,占全球产量的4.6%,远低于沙地阿拉伯、俄罗斯及美国等主要产油国。
“因此,伊朗的供应虽会引发市场波动,但对整体供需结构的影响有限且短暂。”
照此情况来看,大马整体财政影响尚且可控,但倘若油价长时间维持高位,燃油补贴的支出必然扩大,不仅拖累财政赤字,还可能压缩政府在发展项目上的优先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