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真假难辨 AI模特能红多久?

- 文 +

报道|金伊恩

(AI)霸气进军伸展台,从社群贴文到广告大片,一键上岗,不用请假、不喊累、可同时“现身”多地拍摄,还能一小时产出上千张图,效率惊人!

当数字分身抢占镜头,真人模特也面临新的竞争压力。AI能不能摆造型是一回事,观众买不买账才是关键!

数码分身
数码分身抢占镜头,真人模特也面临新的竞争压力。AI能不能摆造型是一回事,观众买不买账才是关键!(取自Elements Envato)

近期,H&M宣布与公司Uncut及模特儿经纪公司合作,正式启动计划。

该计划将以真人为蓝本,打造30位“数码双胞胎”,用于社交媒体宣传与市场推广。

据《BoF》报道,为了打造高度逼真的数码模特,H&M会从多个角度、在不同环境和光线条件下对真人模特进行拍摄,以采集足够的数据。

这项技术的应用,标志着AI在中进一步落地,被认为有助于品牌节省成本与时间。

不过,这一操作也立刻在行业内掀起了不少争议。批评者指出,开发者在追求效率时,可能忽略了版权和创意劳动力的权益,摄影师、造型师、发型师和化妆师等创意工作者或成最大受害群体。

H&M AI模特
H&M强调,AI模特是后备力量,而非替代品。(图取自H&M官网脸书)

H&M:属后备力量非替代品

面对外界疑虑,H&M强调:“是后备力量,而非替代品”。

该品牌创意总监约尔根(Jorgen Andersson)表示,是H&M未来策略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但核心理念仍以人为本,“我们希望透过科技与创意方式展现时尚,同时坚守对模特和创意人员的承诺。AI不会取代人,而是拓展我们的创意边界。”

为保障模特权益,H&M提出了一项创新机制,模特儿将拥有自己的AI双胞胎的最终控制权。

即每次使用其虚拟分身,模特都将获得报酬,并且有权授权其他品牌,包括H&M竞争者使用其数码形象。这种高自由度的安排,赢得了不少模特与业内人士的支持。

男朋友分不出真假

模特维尔玛(Vilma Sjoberg)谈到初次看到自己“虚拟分身”的感受时表示:“我既兴奋又有点不安。这是我的照片,却又不是我本人。但它的完成度太高了,连我男朋友都分不出真假。”

她补充,这项技术还带来更多可能性,就像当她本人在纽约参加时装周时,AI分身可以同时在洛杉矶完成拍摄,等于为她开辟了新的收入渠道。

Levi's虚拟模特
Levi’s曾宣布与Lalaland.ai公司合作,计划以AI生成不同体型、肤色与年龄的虚拟模特。(图取自Levi Strauss & Co官网)

Levi’s撞板搁置

与H&M类似,美国牛仔品牌Levi Strauss & Co(Levi’s)也曾尝试推动项目。

该品牌曾宣布与荷兰AI公司Lalaland.ai合作,计划以AI生成不同体型、肤色与年龄的,以打造更多元、包容的商品展示方式。

不过,由于Levi’s此举被视为节流前奏,引发外界强烈批评,最终该计划被迫搁置两年。

Mango AI产品
除了AI模特,Mango也将AI延伸至产品设计与布料研发领域。(图取自Mango官网)

Mango:加码布局

此外,西班牙快时尚品牌Mango早前也宣布加码布局,进一步扩大的使用范围。

2024年7月,Mango首度发布以主导的广告系列,主打少女限定服饰;10月再次推出新一波广告,继续聚焦年轻女性市场。

此外,Mango也将AI延伸至产品设计与布料研发领域。

省时省钱但仍有缺点

再来把焦点转向电商圈。

许多网店店主欢迎这种省时又省钱的,更直言他们不是单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效率提升。如果能成功,随时都能上新。

有店主指出,无需排档期、不用化妆、拍摄、修图,一小时能生成数千张图,只要挑出几张能用的就足够。

优缺点大对比

话虽如此,仍然存在缺点:

·光影不自然,衣服质感也难还原。

·全身图效果不如半身图,整体呈现容易让人感觉“千模一面”。

·大多呈现“韩系大眼、白瘦幼”的网红脸风格,缺乏辨识度。

对于真人模特而言,AI的崛起无疑带来压力,但也有模特认为,AI会取代一部分人,但不会全面淘汰。消费者更倾向真实、可触的体验。

商家大喊用不惯

尽管在商家中炙手可热,不少消费者却表示“用不惯”。

第一,真实感缺失让人担心“踩雷”。有网友直言:“用,那不如把衣服卖给AI”、“实物与AI图不符,这和诈骗有什么区别?”

第二,AI审美单一且性别偏见明显。部分女性网友指出,过于“男凝”,外形统一、表情怪异,甚至带有性暗示意味。

第三,隐私风险令人不安。有网友担心,自己在网上上传的照片是否会被“喂”进AI模型,“哪天在别处看到和自己极像的脸,怎么办?”

Perplexity
AI聊天回应中提及品牌与产品的情况,有助企业的商品描述,让一些AI初创公司嗅到商机,例如Perplexity就推出“广告赞助版”AI搜索功能。(网页截图)

抢攻AI聊天机器人领域

AI搜索也正改变广告版图,是许多奢华品牌、时尚界竞逐“聊天曝光率”新战场!

随着AI技术迅猛发展,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使用AI聊天机器人进行搜索,这也促使广告商积极布局,希望自家品牌能在AI的回答中获得更多曝光。

根据外媒引述贝恩咨询(Bain & Company)数据,现今有多达80%的消费者在至少40%的搜索行为中依赖AI生成内容。

这一趋势已显著冲击传统搜索引擎的使用率,相关流量减少了约四分之一。

追踪AI聊天内容

为应对这一变化,部分广告商开发了专门追踪AI聊天内容的工具,覆盖包括ChatGPT在内的主流AI产品。

这些工具可收集AI聊天回应中提及品牌与产品的情况,进而协助企业优化官网文本、图片和商品描述,让AI更容易“识别”品牌,提高推荐概率。

嗅到商机取代传统搜索

与此同时,一些AI初创公司也从中嗅到商机。AI公司Perplexity推出的“广告赞助版”AI搜索功能,便是其中一例。

当用户询问某类商品时,AI不仅会提供答案,还会额外加入与品牌相关的“推荐问题”,引导用户了解特定产品信息。

据悉,已有多家企业如金融科技公司Ramp、招聘平台Indeed,以及威士忌品牌芝华士兄弟等,率先采用这类AI广告追踪技术,以触达那些已开始用AI取代传统搜索的消费者。

相关新闻

AI模特
人工智能
时尚产业
虚拟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