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7日讯)彭博报道,中国汽车制造商承诺及时向供应商付款,但许多供应商对他们能否兑现承诺持怀疑态度。
继6月初与监管部门讨论“自我监督”之后,比亚迪、吉利等大型车企纷纷表示,对供应商的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此举代表着向国际行业规范接轨,但对于比亚迪等部分车企来说,这是个重大转变,因为其付款周期可长达数百天。
上周在香港一场汽车及供应链展会上接受采访的零部件制造商表示,延期付款已内化成行业惯例,部分车企可能会另辟蹊径,寻找变通方案。
这些因讨论商业运营而不愿具名的零部件制造商表示,这个被很多人称之为可喜的转变因此而被淡化。
一位来自线路和电子零部件企业的市场开发工程师表示,一种替代方案是开具承兑汇票,推迟兑付时间。
在承诺60天账期的17家中国车企中,只有上汽与北汽两家国企明确表示全面取消商业承兑汇票。而其余企业并未明确付款方式。
汇票和供应链融资在中国汽车行业很常见。虽然一些供应商并不介意这种做法,因为他们可以用应收账款作抵押进行融资,但延期付款使用面广显示行业因价格战挤压利润率而承压。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回应车企帐期承诺时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竞争压力从整车向产业链环节传导,出现了供应商货款支付账期加长、资金周转困难等现象,不利于产业技术创新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家为欧洲和韩国主要汽车品牌生产车灯零部件的公司高管表示,小型企业面临的压力尤其明显,有些企业甚至要等至少半年才能收到客户的付款。
她表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行业中,中小企业愈发难以生存和扩张。
供应链错综复杂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在错综复杂的供应链中,上述承诺能落实到哪一层仍是未知数。
该高管表示,其公司不直接供货车企,因此可能无法享受60天账期,但她希望这场讨论能推动行业整体付款周期的改善。
虽然企业对这一转变暂持乐观态度,但许多仍在观望阶段,因为本就已经很残酷的竞争仍在加剧。
一位汽车芯片供应商的销售经理表示,一些客户已经因竞争激烈而破产,导致账款永远无法收回。虽然可以提起法律诉讼,但她表示账款不大可能全额追回。
她表示,政府确保向中小企业及时支付账款的政策是利好,也早该出台,但其成效最终仍取决于执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