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企业应肩负社会责任/郑大勇

- 文 +

在很多人心中,做开公司就是要赚大钱!虽然这样想没有错,做企业确实要有雄心,但也应要有回馈社会的担当。

企业应肩负社会责任/郑大勇
郑大勇

作者:拿督博士(马来西亚创业促进会(PUMM)总会长、TKT Law 首席合伙人)

这几年全世界越来越侧重的环境、社会与监管(简称)举措,也是企业赚钱以外,应该要重视起来的企业之一。

在创业促进会交流时,我们都深有感悟,觉得做生意不容易,做企业更不简单,不过马来西亚却有自己一套对社会“负责任”的方式。

不赚钱是罪?

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取之社会,用之社会”,也是本地不少商家一直在履行的承诺。我想这也是这些企业可以做到永续经营、代代相传的秘诀之一。

曾说过,如果你的企业没有赚钱的能力,就意味着你无法创造价值;大马首富也曾说过,赚钱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但也要为社会创造价值。

我想这大概是基于一种对公司员工和股东负责任的说法,尤其传统商业模式向来强调利润最大化,自然会把赚钱放在第一位。

不过,社会变迁、观念变化,现代企业须平衡经济效益与显然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趋势,现在已成为全球投资者、消费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核心标准,会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和竞争力。

在这个前提之下,不仅是跨国企业、出口企业要好好执行这项举措,中小企业和家族企业也应逐步调整适应这项议题,确保永续发展。

不得不说,本地在这方面具有超前的前瞻性,不仅关注,也长期肩负,尤其是在以下提到的“4大支柱”领域。

影响力贯彻在生活

在本地华人历史之下,一直以来都在以很生活化的方式发挥本身的影响力,这些都已经贯彻在本地社会的生活细节中。

(1)(商会、宗乡会)

企业家积极参与商会组织,推动企业合作之余,维持同行之间的商业道德,并倡导价值观。同时也透过商会推动环保倡议或支持企业家培训,帮助中小企业提升永续发展能力。

(2)华文教育

众所周知,本地华人在支持母语教育上是不遗余力的,许多捐资支持华文独立中学、民办教育机构,促进教育公平,真正体现对社会负责任。

到今时今日,我们看到很多华小、独中的教学楼,都有一些华社闻人的名字,这些都是他们长期支持华文教育、推动人才培养的佐证。

(3)华文媒体

企业支持华文媒体不仅是广告投放,更是承担文化传承的责任,同时也通过媒体,宣导和提升商界对企业、绿色经济等议题的社会认知。

(4)慈善公益

本地中不乏乐善好施的善长仁翁,透过公司或家族基金会,长期捐助医院、养老院、教育机构、灾害救助等,向外强化企业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向企业内部灌输正向的价值观。

比如说,高产基金会的创办人丹斯里林宽城长期支持慈善活动,包括学生阅读计划及赞助弱势群体,积极推动教育与社会公益事业,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和生活条件。

还有无论是抗疫、赈灾都会出一分力的林木生集团基金会,现任信托人丹斯里林福山是创办人拿督斯里林木生长子,不仅子承父业,也继承父亲为社会贡献的使命。

此外,全利资源(QL,7084,主板消费股)创办人兼执行主席谢松坤博士与太太共同创办松木基金,资助巴生滨华学校推动人才培养,不仅提供经济支持,还亲自参与学校的发展规划,为社会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才。

企业应肩负社会责任/郑大勇
学校义卖会。

兼顾企业雄心及社会担当

由此可见,在我国独特的历史背景之下,很多有多年基础的一直都在为教育、公益和推动商业发展作出贡献,在上述“4大支柱”的长期投入,本质上已经是的一部分。

这其中的挑战莫过于让新一代企业家也跟上相同步伐,继续在谋求利润之余,积极承担

试想想,如果缺乏感的企业越来越多,消费者权益将受到影响,整体商业环境也会受到冲击。反之,负责任的企业能够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共荣,使整个社会向更健康、更永续的方向发展。

我们讲‘取之社会,用之社会’,其实这就是现代的根本精神——我们早就在做了,只是叫法不同。

相关新闻

ESG
华商
华团
华教
巴菲特
社会责任
老板
郑大勇
郭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