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如何拿下生性多疑总爱挑刺的顾客?/廖志诚

- 文 +
廖志诚

过程中,遇到生性多疑、总爱挑刺的人员的一大挑战。这类不仅对产品本身充满怀疑,甚至会质疑人员的每一句话。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比人员更懂行业,更了解产品,甚至会用各种方式试图验证人员的话是否真实可信。然而,只要掌握正确的策略,就能成功化解他们的疑虑,促使他们信任人员并最终完成成交。

生性多疑的通常对自己的判断力充满信心,他们不轻易相信人员的推荐。在他们看来,人员的任何夸赞和推荐都有可能是推销话术,因此他们习惯于对所有信息持怀疑态度。他们不仅怀疑产品的质量、效果和售后服务,甚至可能质疑人员的意图,认为人员只是想赚取提成,而非真正为他们提供价值。

这样的往往在购物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并且有自己的一套筛选标准。他们可能在社交媒体上查阅过产品评论,在论坛上与其他消费者讨论,甚至在多个品牌之间进行严格的对比。与这类客户打交道,单纯的热情和话术远远不够,而是要用更有力的方式让他们自己认可产品的价值。

为了赢得这类客户的信任,人员需要用理性的数据、事实和专业性来打动他们,而非仅仅依靠感性的宣传。举例来说,如果客户在选购一款高端咖啡机时表现出犹豫,人员可以提供详细的技术参数,如萃取压力、加热时间、材质质量等,并结合专业机构的测评数据,让客户感受到产品的真实价值。

套头 盖脸
生性多疑的顾客通常对自己的判断力充满信心,他们不轻易相信销售人员的推荐。(取自Elements Envato)

眼见为实的客观证据

相比于口头宣传,多疑型更倾向于相信自己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证据。他们不喜欢被“说服”,而更希望自己能通过事实和逻辑得出结论。他们希望产品的质量、功能和优势能够通过真实可感知的方式展现出来,而不是仅靠人员的描述。因此,在与这类客户沟通时,人员必须提供强有力的证据,例如产品的真实使用场景、客户案例、第三方评测数据,甚至是现场的功能演示。

例如,在一款智能家电时,如果客户对于产品的智能控制功能存疑,人员不应仅仅通过描述来介绍,而是可以邀请客户亲自操作产品,体验其便捷性和智能化特点。此外,展示权威机构的检测认证、媒体报道以及知名用户的推荐,也能够增强多疑客户的信任感。

这种策略在高端产品中尤为重要。例如,在奢侈手表时,人员可以让客户试戴,并提供详细的生产工艺、材质来源等信息,甚至展示品牌历史和工匠手工制作的视频,让客户亲眼见证产品的价值。

回应简短试图主导谈话

与一般愿意与人员互动的不同,多疑型的回应通常极为简短,例如“哦”、“嗯”、“是吗?”等,这样的反应往往让人员难以判断他们的真实想法。他们的目的不仅是建立自己的强势气场,还希望通过让人员说得更多,来找出逻辑漏洞或不合理之处。

这类往往习惯于掌控谈话节奏,他们会通过简短的回应来试探人员的专业性,甚至故意制造沉默,让人员感到紧张。因此,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要因为客户的冷淡态度而感到不安,而是要巧妙地引导他们进入对话。

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开放性问题,让客户表达更多自己的需求。例如,面对一个只用“嗯”回应的客户,人员可以问:“您在选择这个产品时,最关注的是什么呢?”这种问题能够促使客户表达更多的信息,从而帮助人员找到沟通的切入点。

此外,人员可以利用“请教提问法”来让客户感觉自己的意见受到重视。例如:“您对行业有深入了解,能否和我分享一下您对这个品牌的看法?”这样不仅能够让客户愿意开口,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权威性,从而减少对人员的敌意。

购物
与一般愿意与销售人员互动的顾客不同,多疑型顾客的回应通常极为简短,例如“哦”、“嗯”、“是吗?”等,这样的反应往往让销售人员难以判断他们的真实想法。(取自Elements Envato)

搞定多疑3策略

面对多疑的人员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急于证明产品的优势,而是要让先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问问题、认真倾听,并且做好记录。提出的问题越多,人员就越能了解他们的真实顾虑,并找到突破口。

  1. 多问问题

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背后往往隐藏着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担忧。例如,当反复质疑产品质量时,人员可以问:“您对质量方面的要求有哪些?是否曾经有过不满意的购买经历?” 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帮助人员收集有价值的信息,还能让感受到人员的专业和耐心。一旦开始谈论自己曾遇到的产品质量问题,人员就可以根据他们的担忧,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

2. 做好记录

多疑的问题通常是一连串的,而其中往往有一个核心问题。人员需要有条理地记录并归纳问题,找出其中的“线头”。一旦核心问题被解决,其他附带问题往往也会迎刃而解。例如,在高端家电时,可能会问及售后服务、维修成本、零配件供应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而真正困扰他们的可能是产品的耐用性和维修便利性。

此时,人员应重点强调产品的质量保证和完善的售后体系,以此打消的顾虑。

3. 认真倾听

多疑通常认为自己对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并且不容易受骗。他们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认为自己比普通消费者更聪明、更理性。因此,人员可以通过“捧杀”的方式,让觉得自己确实是专家级人物,从而降低他们的防备心。

在实际中,这种策略被广泛应用。例如,在面对一位对材料工艺充满疑问的客户时,人员可以说:“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您对行业非常了解。一般可能根本不会关注这一点,您真是行家。”这样的说法能让客户放下戒备,愿意听取人员的进一步介绍。

感受到自己的知识和判断受到认可时,他们的心理防线会放松,进而更加愿意与人员展开深入对话。在这个基础上,人员可以顺势介绍产品的独特优势。例如:“既然您对材料选择这么了解,您一定知道市场上很多同行都不舍得使用这种进口材料。我们愿意投入更高的成本,正是希望客户能长期享受到更优质的产品。”这样的话术不仅符合客户的自我认知,还能巧妙地传递产品价值,让客户更加认可品牌。

解除疑惑

人员还可以利用数据和案例来加强客户的认同感。例如,如果客户对汽车的动力系统存在疑问,人员可以这样回应:“您对发动机的了解真是专业,我们很多车主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选择了这款车型。其实,这款车的发动机技术源自赛车研发团队,很多专业评测机构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以上方式不仅提升了的自信心,也让他们更容易接受人员的建议。

专业展示+海量客户见证

针对多疑的客户,单靠语言是无法打动他们的,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客观事实。人员需要用专业的产品展示、实际操作演示以及大量的客户案例,来让无法反驳。

在产品展示方面,人员要做到透明和无死角。例如,在高端智能手机时,可以邀请客户亲自操作产品,体验各项功能,而不是仅仅靠描述功能优势。让客户亲身体验产品,不仅能增强他们的信任感,还能有效减少对产品的疑虑。

此外,客户见证也是极具说服力的工具。多疑的客户不相信人员的口头承诺,但他们更愿意相信第三方的评价。因此,人员可以向展示真实的用户反馈、客户好评以及权威机构的认证。例如,一家高端护肤品牌在推广新产品时,会向展示某位权威皮肤科医生的推荐意见,或是社交媒体上大量用户的真实使用反馈。

专家背书增强说服力

人员还可以利用行业专家的背书来增强说服力。如果一款产品获得了国家认证或知名机构的推荐,那么展示这些官方证书和荣誉,将大幅降低的疑虑。

会认为:“如果连专业机构都认可这个产品,那它确实值得信赖。”例如,某家电品牌的人员在介绍产品时,会展示国家质量认证书以及专业评测报告,并补充道:“这是国家检测机构的认证报告,证明我们产品的能效比行业标准高出 20%。很多客户在购买之前也有疑虑,但看到这些数据后就放心了。”

此外,真实客户的案例分享也能增加说服力。例如,汽车人员可以向展示其他车主的评价,或者邀请老客户分享他们的驾驶体验。如果看到众多用户对产品的好评,他们会更容易产生信任感。

避免与客户正面冲突

通过这些方式,人员可以让客户自己得出结论:“这款产品确实可靠。”这样一来,成交的可能性自然大幅提升。

面对多疑、爱挑刺的客户,人员需要保持耐心,避免与客户正面冲突,而是通过巧妙的策略来引导客户主动接受产品价值。通过多问多听找出核心问题,利用“捧杀”策略降低客户防备心,并通过专业展示和权威见证提供有力证据,人员就能够成功打破客户的怀疑壁垒,实现成交。

相关新闻

廖志诚
销售
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