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价格战只是表象 中国电动车产能过剩需求低

- 文 +

席卷电动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已导致公司股价暴跌,并促使政府采取了不同寻常的干预措施。然而行业洗牌或许才刚刚开始。

政府竭尽全力阻止市场领先企业的降价行动演变成恶性循环,分析人士表示,需求疲软叠加产能严重过剩的双重打击,将侵蚀最强大品牌的利润,并迫使实力较弱的竞争对手倒闭。

即使在去年电动汽车制造商数量首次开始减少之后,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仍不到一半。

政府正试图把影响降到最小,指责这个行业存在“内卷式”竞争,上周就此召集多家主要电动汽车制造商负责人进行商讨。

然而,此前的干预尝试收效甚微。至少在短期内,投资者押注几乎没有哪家汽车制造商能够毫发无损:,可以说是行业整合的最大赢家,自5月底股价触顶以来,市值已蒸发215亿美元(约928.8亿令吉)。

“你在看到的情况令人不安,这是因为需求不足,而且价格大幅下降,”美国银行高级汽车分析师约翰·墨菲表示,最终将会出现“大规模整合”来吸收掉过剩产能。

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持续不断的折扣会侵蚀利润率,损害品牌价值,甚至迫使资金雄厚的公司陷入难以为继的财务困境。

官媒《人民日报》指出,低价低质的产品会严重损害“制造”汽车的国际声誉。而这正值、吉利、极氪和小鹏等品牌开始在世界舞台上打造口碑之际。

价格战只是表象 中国电动车产能过剩需求低
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折扣力度比外国同行大得多。(彭博社)

降价掩盖深层风险

对消费者而言,降价看似好事,却掩盖了更深层次的风险。定价难以预测会损害长期信任——社交媒体上已有人抱怨,质疑下周可能就更便宜了,为什么现在要买车?

汽车制造商为了维持运营,削减成本,可能会减少对质量、安全和售后服务的投资。

“零公里”汽车现象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上周的会议上政府官员们要求电动汽车制造商“自我监督”,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汽车或提供不合理的折扣。

知情人士称,他们还讨论“零公里”汽车现象。这种做法指的是汽车制造商将新车卖给经销商进入二手市场,被广泛视为汽车厂商夸大销量和清理库存的手段。

汽车制造商的折扣力度比外国同行大得多。

美国银行的约翰·墨菲表示,美国汽车制造商应该退出。“特斯拉可能需要在那里与这些公司竞争,了解情况,但这对他们来说风险很大。”

降价一马当先

其他人则毫不怀疑,第一大汽车销量品牌在降价方面一马当先。

“每个人都知道最大的玩家正在这样做,”汽车咨询公司JSC Automotive的董事总经理约亨·西伯特表示,“他们想要垄断,让其他人都放弃。”

他表示,的激进策略引发了人们对潜在汽车倾销、经销商管理问题以及“挤占供应商”的担忧。

此次价格动荡也是在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发生的。上海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仅为49.5%。

另外,AlixPartners 4月的一份报告强调,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即生产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公司)之间开始出现激烈竞争。

2024年,市场首次出现新能源汽车品牌整合,退出16个,新上13个。

全球咨询公司罗兰贝格高级合伙人郑赟表示,汽车市场尽管规模庞大,但增长速度正在放缓;汽车制造商现在必须把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放在首位。

世界变化之快,极越就是各例子。

在推出首款车型一年多之后,这家得到浙江吉利控股和百度支持的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瘦身并争取融资。

这对所有汽车制造商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尤其是规模较小的汽车制造商。

“如果领先企业调整价格后你不跟进,你就可能会失去继续留在桌上的机会。”AlixPartners的顾问张义潮(译音)说道,的低产能利用率,这一点“从根本上加剧了”竞争,而出口不确定性则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国际市场缓解有限

尽管为过剩产能寻找出路促使更多品牌走向出口,但国际市场只能提供部分缓解。

“美国市场已经完全关闭,如果日本和韩国遭遇汽车制造商大量涌入,它们可能很快就会关闭市场。”约亨·西伯特说道,“去年最大的出口市场俄罗斯,现在变得非常艰难。我也不再认为东南亚是一个机会了。”

削减成本的压力,也导致分析师对供应链融资风险表示担忧。

去年年底,向其一家供应商提出的降价要求引发外界关注,人们怀疑这家汽车巨头可能正在利用供应链融资来掩盖其不断膨胀的债务。

会计咨询公司GMT研究的一份报告指出,的真实净负债接近3230亿元人民币(约1794亿令吉),而截至2024年6月,其账面显示的余额为277亿元(约153.9亿令吉)。

这种痛苦也蔓延到了的经销商网络。两个省份的两家经销商集团自4月以来停业,这两家公司都曾是经销商。

政府官员上周召集汽车制造商开会,并非首次尝试叫停价格战。两年前,也就是2023年中,包括特斯拉、和吉利在内的16家主要汽车制造商曾签署承诺书,并且是在中汽协见证之下,承诺避免在电动汽车市场上出现“非正常价格”。

但几天之内,中汽协就删除了四项承诺中的一项,称承诺书中提及定价是不合适的,违反了国家反垄断法所规定的原则。之后折扣活动仍持续不断。

新闻来源:彭博社

相关新闻

中国
比亚迪
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