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是我们日常饮食中最常见的食材之一,不只价格亲民、料理方式多变,还因为营养成分完整,被誉为“完全营养食品”。

但看似完美的鸡蛋,在食用方式上其实也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日本营养师龟崎智子在《yoga》杂志中分享了鸡蛋的营养价值,并教大家如何吃得更健康、更有效率。
为什么鸡蛋这么厉害?
鸡蛋之所以被称为“完全营养食品”,是因为它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素。除了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之外,鸡蛋包含了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各种维生素与矿物质。
特别的是,鸡蛋的蛋白质由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组成,而且比例非常均衡,因此蛋白质的品质评分高达100分,是极为优秀的蛋白质来源。
搭配这些食材更营养
虽然鸡蛋本身营养丰富,但缺少的维生素C与膳食纤维可以透过其他食材来补足。像是绿黄色蔬菜(例如菠菜、胡萝卜、南瓜),含有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A、D、E、K,这些营养素若与鸡蛋中的脂肪一同摄取,更容易被身体吸收。
另外,香菇类与海藻类(如海带、裙带菜)也很适合与鸡蛋一起吃,不仅补充纤维,还能提供其他微量元素。
怎么煮鸡蛋也有差!
不同的烹调方式,会影响鸡蛋中营养素的吸收程度:
生吃:鸡蛋中的维生素B群是水溶性且怕热,若想完整摄取这些帮助能量代谢的营养,生吃会是最理想的方式。
半熟蛋:吸收率高达97%,而且比水煮蛋更容易消化(消化时间约1.5小时)。对肠胃敏感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水煮蛋:消化时间约3小时,适合需要长时间保持饱足感,或对生食不放心的族群。
鸡蛋什么时候吃最好?
鸡蛋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少,因此建议早餐时与主食搭配食用,例如简单的“蛋拌饭”,既快速又营养均衡。
此外,吃面食的时候常会蛋白质不足,不妨加颗荷包蛋或水煮蛋补充。平时也可以备几颗水煮蛋,作为健康的小点心,既能止饿,也不怕发胖。
小 ·结:
鸡蛋虽小,营养却极为丰富。如果能搭配适当的食材、选对烹调方式与食用时机,就能让这颗“完全营养食品”发挥最大价值。下次吃鸡蛋的时候,不妨试着多搭点蔬菜,也许就能让健康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