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五早盘,比特币一度跌至10万2900美元,跌幅达5%。原因很明确:以色列空袭德黑兰,引发了新一轮的地缘政治紧张。
市场避险情绪迅速升温,投资者开始抛售风险资产,比特币随之回调,而现货黄金则跳涨至3,429美元,创下阶段性新高。
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类似情况。2024年4月我们经历过类似事件,当时市场在周末剧烈抛售,但随着局势缓和,加密货币市场很快反弹。这种时刻往往是买入机会。
短期来看,市场确实会受到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趋势已变。比特币仍被短期交易者视为高风险资产,容易随市场情绪波动。
然而,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将其纳入长期配置,也让比特币的长期表现呈现出更稳定、抗压的特性。

比特币,是避险资产还是高风险资产?
这几年,加密货币市场一个持续被讨论的问题是:比特币到底属于避险资产,还是高风险资产?答案可能是:两者兼具,视环境而定。
地缘政治冲突时,部分投资者会选择转向黄金、国债等传统避险资产,使得比特币短线回调。
但随着全球对数字资产的接受度提升,比特币在一些市场中开始被视作“数字黄金”——它具有去中心化、抗审查、稀缺等特性,使其在长期视角下逐渐拥有类似黄金的角色。
另一方面,比特币在结构上仍具有高波动性,也经常与纳斯达克等科技股指数同步上涨或下跌。特别是在2024年上半年,我们看到比特币与纳斯达克指数之间的相关性非常显著。
几个月前,特朗普宣布新一轮对华关税政策,纳指出现快速回调,比特币也同步下跌。到了5月初,美股反弹,比特币也随之止跌回升。
这再次提醒我们:尽管比特币是“另类资产”,但其走势越来越受到宏观经济数据、美股情绪以及政策面动态的牵引。
政策面:特朗普喊话加密业,市场乐观预期升温
除了地缘政治外,美国内部关于加密货币监管的风向也在发生变化。
前总统特朗普近期公开表态:“美国必须建立一个清晰、简单的市场监管框架,以确保美国在比特币和加密货币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这无疑给行业注入一针政策强心剂,也让投资者对于美国监管环境的未来抱有更高期待。
进入“第三种状态”
而从宏观数据上看,最新的美国CPI数据显示通胀压力正在减缓。5月CPI环比仅上涨0.1%,低于市场预期的0.2%。虽然这并不足以促使美联储立即启动降息,但足以降低市场对“长期高利率”的担忧。
这对包括比特币在内的高风险资产形成一定支撑。
今年的比特币走势,其实已经透露出一些结构性变化。
它仍然处于高位——价格多次尝试突破11万美元大关,虽然尚未站稳,但回调幅度有限,说明市场并没有陷入恐慌抛售。同时,整体波动率也相比以往牛熊周期显著下降。
这可能代表着比特币正逐渐脱离“投机炒作品”的身分,成为一种被纳入全球投资组合的“类资产”存在——它有时扮演避险工具,有时跟随风险资产波动,逐步模糊了原有的“极端上涨或暴跌”的印象。
换句话说,我们正在见证比特币走向一个更成熟的阶段。
小结:“双重属性”新阶段
地缘冲突导致比特币短线下跌,但长期来看,这类事件并不会改变整体趋势。当前的比特币既不是纯粹的避险工具,也不再是纯粹的高风险投机品。
它正逐步进入一个“双重属性”共存的新阶段,反映出市场参与者结构的转变与认知的成熟。
在这个过程中,比特币价格可能仍会出现反复震荡。但从政策、宏观数据到机构参与度,都在为其构建更坚实的中长期上涨基础。
投资者不妨换个视角来看:当市场因为恐慌而抛售时,也许正是下一次机会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