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落实电子发票需以民为本/曾达威

- 文 +

内陆税收局宣布,年营收或销售额50万令吉以下的商家,暂时豁免落实。此外,年营100万至500万令吉商家的展延至明年1月1日落实,而年营收100万以下的商家则展延至明年7月1日才落实。

是国家数码转型的重要一环,其政策出发点毋庸置疑。电子化记录交易不仅可简化申报程序、提升税务合规性,也有助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现代化。

因此,内陆税收局此次主动宣布分阶段实施,并为小型企业提供豁免与宽限期,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安排。

政府允许商家在宽限期内采用合并性方式,以及简化相关资料填写要求,也将有助于企业逐步熟悉新系统,避免操作不当而造成的误报或行政错误。

然而,一项制度设计即使再周全,也需相应与接地气的措施。由于中小企业群体多元,经营者背景与技术能力不一,若欠缺充分引导,难免在适应新系统时出现断层。

落实电子发票需以民为本/曾达威

在推动全面落实的过程中,透明的政策与良好的沟通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政策频U转难适从

许多商家反映,为遵守既定时间表,已投入资金购买系统与相关服务,但政策频频U转,让他们无法适从。

因此,政府在未来宣布新政策时应更具前瞻性,并预留足够缓冲期,以避免因政策时间表调整,而出现重复投资或资源浪费的现象。

在这方面,多国与地区已积累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以台湾为例,其制度始于2006年,全台湾不仅有统一的平台,也提供“统一发票APP”等工具,能够与销售点(POS)系统整合,免去重复输入资料的麻烦。

墨西哥的做法也颇具启发性。当地政府推行认证提供商(PAC)制度,允许符合资格的私营技术公司为商家提供发票与报税一站式服务。商家只需将交易数据提交给PAC,后者即协助验证、生成与提交合法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年长者或非技术背景出身的业者,对系统感到困惑,有者甚至考虑退场。

笔者认为,政府在落实数码政策时,必须照顾到基层商家的能力边界与心理接受度。

可设人力补充机制

为了提升的覆盖率,政府或许可考虑设立人工协助申报服务与社区电子报税站等人力补充机制,让基层商家可以在过渡期中获得技术上的帮助。

长远而言,制度有助于国家迈向更高效与透明的税务体制,提升财政治理水平,并为推动数码经济奠定坚实基础。然而,这项制度的落实不能只着眼于技术升级或短期成效,更应具备长远的战略视野与全面的施政考量。

一个具包容性、弹性与前瞻性的框架可以让企业轻装上阵,为国家打造一个可续的经济环境,从而实现企业得益、人民得利、国家得分的三赢局面。

相关新闻

曾达威
电子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