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拼旅游业的东亚/潘政麟

- 文 +

近年来,东亚三国——中国、韩国与日本——都在竭力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这并非偶然现象,而是三国共同面临的经济挑战下的战略回应。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基本完成与人口红利的减退,东亚国家的经济正逐步转入成熟期,内需增长乏力的问题日益凸显。要打破这一瓶颈,旅游业正成为备受青睐的突破口。

拼旅游业的东亚/潘政麟

旅游业对国家经济的作用,早已不仅仅是“创收”那么简单。

首先,它是一种“软实力”的展现。每一位踏入境内的游客,都是国家文化、历史、城市形象的直接受众。

通过旅游,外国人得以近距离接触一个国家的人民生活、自然风貌与文化特质,进而提升外国游客对该国的好感与认同。

例如,中国的长城与故宫、日本的樱花与茶道、韩国的韩流与韩食,皆成为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不仅输出文化,也树立了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亲和力。

其次,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尽管在国家宏观统计中不易全面量化,但对民间企业来说,却是真金白银的收入来源。

从航空、住宿、餐饮,到零售、交通与文化体验,旅游的消费链条极长,直接惠及大量中小企业与个体经营者。

“下沉式”经济刺激方式

相比大型工业项目或政府主导的基建工程,旅游更像是一种“下沉式”的经济刺激方式,将消费导入城市的街角巷尾,甚至乡村田园,带动基层经济活力。

但旅游业的经济贡献却常常被低估。这是因为它不像制造业那样产出可见的产品,或者不像金融那样能通过利差获得明确收益。许多旅游消费只是停留在民间交易与即时消费层面,难以进入统计体系。

例如,游客在街边小摊购买的美食、在地方市场采购的手工艺品、以及临时雇佣的导游服务等,虽然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却难以形成完整的经济统计指标。这也使得旅游业的战略价值常被低估。

东亚国家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因此纷纷加码投入。中国近年来推动“文旅融合”,以文化IP带动旅游体验;日本则推出“观光立国”战略,争取将游客人数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韩国借助K-pop与影视作品在海外的影响力,将粉丝经济转化为实际旅游流量。

三国在全球旅游宣传、签证便利化、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快步伐,力图在全球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

作者:潘政麟(中国清华大学研究生)


相关新闻

东亚
中国
旅游业
日本
潘政麟
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