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载苏丹依德利斯教育大学学生的巴士意外,酿成惨重伤亡事故,震惊国人。
翻开过去纪录,每几年就有发生重大伤亡的巴士意外事故,几乎把长途巴士变成了大型棺木。
目前,长途巴士的安全受到陆路公共交通委员会营运准则通令(ICOP)的管制,对车辆的安全检查和使用年限,还有业者的培训和检查罚单都有明文规定;另外,车辆都必须向陆路公共交通机构(APAD)注册,并具备卫星导航系统等设备。

意外防不胜防
这些年来,巴士安全措施和要求也不少,要装上速限器、装黑箱、装CCTV等,对巴士和司机状况都能全程掌握、实时监控。
另外,陆路交通局也与国家反毒机构合作,除了检查巴士的状况,也揪出吸毒的司机,甚至派员扮成乘客,监视司机的作业情况。
大致来说,该有的安全措施和工作都有了,但意外仍防不胜防。
今次事故的原因尚有待当局调查,只是当局还能针对加强巴士安全,祭出多少措施?长途巴士的车速始终是关键,尤其是跑夜车的巴士速度。
多数搭乘长途巴士的乘客,尤其是夜车乘客,上车后往往就滑手机或睡觉,未必会去了解司机的精神状况、驾驶态度和车速是否过快。
而且,当长途巴士抵达目的地,如果比预定时间还早,有多少乘客会因“哇!巴士跑这么快”而感到担忧?又有多少人会因为车速过快而投报司机和巴士公司的违规行为?
应用程式评分
现在手机应用程式方便,连送外卖、送包裹都能评分,对电召车司机的服务也能评分,照理说也可以让乘客使用应用程式,或在巴士上扫码进入系统,对司机和巴士公司评分。
这套评分系统还应直接与陆路交通局系统连线,如果乘客途中发现司机驾驶有问题,包括车速过快,也能即时投报,让巴士公司和执法当局第一时间提醒甚至警告司机。
说到底,行车安全不只是当局和巴士公司的责任,搭乘巴士的乘客更是有权利维护自身安全。
乘客可要求巴士座位配有安全带,更可以要求自己的每一宗投报,获得当局的跟进与回馈结果,玩忽职守的执法人员也必须负起最大责任。
毕竟,安全措施和工作条文再多,若没有强力执法,也只是一纸空文。
作者:许国伟(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