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电商真相馆(四·完结篇)醒醒、停停、想想/何燕羚

- 文 +

折扣可以是“入口”,但品牌才是“出口”,品牌人“勇敢不促销”的一刻,才是品牌建立价值的起点。

在电商战场,折扣是一种天然的语言。只要手机应用程式跳出一个限时特价,消费者就会心痒痒要下单;只要商家喊一声买一送一,立刻爆单。这种惯性促销早已成为电商的一般思维,销量促销。

今天,要谈的不是如何做更厉害的促销,而是,有没有可能,品牌的真正起点,其实是在我们“勇敢不促销”的那一刻?

电商最迷人在于它的即时反馈。一个优惠券、一项活动,可以带来立竿见影的销量增长。正因如此,电商更需要警惕,促销并非唯一带动销量的万能钥匙。

消费者是绝对聪明。一次、两次、3次,他们因为便宜而下单;但10次之后,就会开始怀疑这品牌的原价,真的值这个价位?还是永远在特价?一旦品牌被贴上总在促销的标签,就很难再有价值了。

电商真相馆(四·完结篇)醒醒、停停、想想/何燕羚

品牌不靠价格战

折扣可以是入口,吸引消费者的第一步;但品牌才是最终的出口,决定消费者是否愿意留下、是否回购、是否愿意推荐。

身边不少做电商的朋友,每次平台大促销时,都想“再给一点折扣”,因为同行都在扣。但我也见过另一类电商,坚持原价、不给优惠,却依然拥有很好的销售额和超多回头客。

这并不是固执,而是一种策略。品牌不是靠价格战打出来,而是靠定位和信任所建立。

当一个品牌敢于拒绝促销,它其实是在向消费者传递一种自信,“我们的价值,不需要降价来证明”。就是一种品牌力量的体现。

例如,苹果(Apple)、戴森(Dyson)及Lululemon,这些品牌都不靠促销生存,但不代表他们完全没有优惠活动,而是他们的价格策略上品牌价值优先。

低价容易被复制

当然,不是要鼓吹电商品牌高高在上、不做任何优惠。而是建议品牌思考,是不是可以摆脱对折扣的依赖,把资源投入到真正能让品牌长期增长的方向?

与其每个月、一年12场大促销,不如把预算放到能创造高效益的事情上;与其不断压低售价,不如优化供应链,提升产品价值;与其想破头怎样打折,不如思考怎样让消费者认同你的商品。

勇敢不促销,其实它就是一种信念转变,从追求销量转向追求价值,从吸引眼球转向争取信任。

在一个人人都能开店的时代,真正的差异从来不在于价格;低价容易复制,品牌才是难以模仿。

还在坚持每个月促销的电商们,该醒一醒,停一停,想一想。

相关新闻:

电商真相馆(一) 大马电商未卷先困/何燕羚

电商真相馆(二)切勿喂狼吃肉/何燕羚

电商真相馆(三)别被流量绑架/何燕羚

相关新闻

何燕羚
促销
折扣
电商
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