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位50多岁的卵巢癌4期患者,自确诊以来,已经在我门诊接受治疗2年了。每次她来,总是与丈夫同行。他们的身影已经成了诊所里的熟悉画面,伴随着的,还有她挥之不去的忧虑。
她接受了多种化疗方案,身体也承受了无数副作用。最近,我们尝试了中药与Pemetrex(培美曲塞)配合治疗,终于让她的肿瘤标志物CA153下降了一些,病情稳定。这本该是个好消息,但她事实上却没有真正开心过。
因为她始终活在焦虑里。每次检查结果出来,她总是坐立不安。
若CA153有所上升,她的第一反应是:“医生,为什么它又升高了?是不是癌细胞在扩散?是不是原来的肿瘤又变大了?是不是身体的某个角落有了新的病灶,但检查还没发现?”
如果结果变好了,她反而开始担心:“这是不是短暂的好转?下一个周期会不会又反弹?”
她每天都在担忧,永远无法安心。“医生,你能让我开心吗?” 有一天,她坐在我的诊间,眼里满是焦虑,轻声问我:“Dr. Lim,你能让我活得开心点吗?我很累!”
我知道,她的问题不是要我给她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希望我能给她一点点心理上的慰藉,让她的心不再被焦虑填满。于是,我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晴天与雨天的忧虑
从前,有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椰子水,小儿子卖雨伞。
如果天气晴朗,母亲担心小儿子的雨伞没人买;如果下雨了,她又担心大儿子的椰子水卖不出去。无论天气如何,她总是在焦虑中度日,从未真正开心过。
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和尚,向他诉说自己的烦恼。和尚笑了笑,说:“你为何不换个角度想呢?如果是晴天,就想着大儿子的椰子水一定卖得很好;如果是雨天,就想着小儿子的雨伞一定畅销。这样一来,无论晴天雨天,你都能感到欣慰和满足。”
母亲听后恍然大悟,从那天起,她不再陷入忧虑,而是学会了看到生活中的光明面。
听完这个故事,她抬起头看着我,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
我对她说:“肿瘤标志物的数值就像海上的波浪,有涨有落,它不会一下子归零。我们不可能去控制海浪的起伏,但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在海浪中航行。”
她沉默了一会儿,轻轻点头。
癌症患者的三重焦虑
癌症患者的焦虑,往往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很多人以为,确诊癌症后,最难熬的是身体上的痛苦,但其实,心理上的煎熬远远大过身体的不适。
癌症病人的焦虑,通常有3个层次:
1. 短期焦虑:每一次检查结果的波动
就像这位卵巢癌患者,每次检查前都会无比紧张,生怕数值上升,害怕意味着病情恶化。哪怕是数值下降了,她也会担心下次检查会不会反弹。
2. 中期焦虑:治疗方案的成效
许多癌症病人总是会想:“我现在的治疗方案到底有效吗?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他们不停地在不同的医生之间徘徊,寻找最“完美”的治疗,却忽略自己当下的生活质量。
3. 长期焦虑:对未来的恐惧
这是一种深藏在心底的恐惧——他们害怕复发,害怕自己熬不过这个病,害怕留给家人沉重的负担。他们每天都在问:“我还能活多久?”、“我会不会哪一天病情突然恶化?”
这些焦虑,就像无形的枷锁,牢牢地困住了他们,让他们的生活只剩下了恐慌和担忧。
与癌症共存活
如何与癌症共存,而不是被它主宰?
癌症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而心理上的调适,往往比身体上的治疗更重要。
很多患者在确诊后,只剩下“活着”这一个目标,而忘记了“怎么活得更好”才是关键。
我常对病人说:“我们无法改变风向,但我们可以调整风帆。”
如何才能活得更轻松一点?
1. 接纳现实,而不是与现实对抗
癌症是一种慢性病,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问题。接受它,理性面对治疗,是心理调适的第一步。
2. 把注意力放在当下,而不是焦虑未来
与其每天担心未来的变化,不如珍惜当下还能自在呼吸的时刻。
3. 学会与恐惧共处,而不是被恐惧吞噬
焦虑不会让病情好转,只会让生活更沉重。学会与它共存,才能找到内心的平衡。
4. 找到生活的意义,而不仅仅是等待检查结果
生活不仅仅是检查单上的数值,它更是与家人共度的时光、喜欢的事物、珍贵的瞬间。
活在当下比治愈重要
那天,她听完故事后,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轻轻地说:“Dr. Lim,我好像懂了。”
我点点头:“癌症可能改变了你的身体,但它不该夺走你的快乐。重要的不是数值的起伏,而是你怎么过每一天。”
她看了看丈夫,眼神里多了一丝坚定。
人生的旅程里,我们无法掌控风向,但可以调整风帆。学会活在当下,珍惜每一个还能自在呼吸的日子,才是面对癌症最好的方式。
愿每一位正在抗癌的病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在风浪中活得更自在、更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