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企业传承:有形与无形资产的智慧交接/黄如金

- 文 +
Annie Wong 黄如金
黄如金

作者:黄如金(CFP理财规划师)

近期,我有幸与两位资深的企业传承规划师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谈。一位是拥有27年丰富经验的王靖球顾问,另一位则是见解独到、深耕24年现代化企业传承领域的黄国华顾问。这次交流让我从两位前辈身上汲取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和独到学问。

在此,我总结出企业家们在企业传承中务必铭记的三大核心要点。

一、深挖企业根基:盈利与有形资产的守护

创业、守业,既是生意,更是学问。生意的愿景固然宏大,但回归现实,其首要目的仍是创造利润,累积财富。一位精明的企业家,不仅要能看懂财报,懂得计算利润率,更要善用资源,引入人才,跟着时代灵活改变商业模式,从而积累丰厚的有形资产。

所谓有形资产,即企业看得见、摸得着、有实际价值的物业,如累计利润、现金、土地、厂房、车辆等。能赚钱的老板固然了不起,但更重要的是,他能否守住这些有形资产,并使其年年倍增?这些资产能否持久维系,并顺利传承给下一代?企业的最终走向是上市、众筹、变现,还是世代传承?

相对而言,有形资产的传承,比无形资产的传承要简单得多。

有形资产的传承:订立遗嘱是普遍做法,但远非全面。真正有效的传承,需要根据每位企业家的独特需求,量身定制一套专属规划。例如,通过信托、保险、家族办公室、基金会等工具,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并有效降低资产缩水的风险。

二、传承无形资产:经验、智慧与核心价值的延续

假设一位企业家辛苦打拼20年,企业已步入正轨,利润源源不绝。然而,当他到达退休年龄,希望将重担交予下一代时,如何确保孩子在接手后,能独立思考并有所作为?是固守传统,还是大胆改革?是止步不前,还是积极拓展?

许多接班人由于从小缺乏创业或经商经验,难以像上一代那样守住基业。这导致许多企业家感叹“富不过三代”、“一代不如一代”、“未经贫困,何谈自律”。除非从小就灌输经营思维,否则下一代往往活在父辈成功的阴影下。

当孩子们接手后有心无力,公司元老和老客户对其领导能力缺乏信心,业绩下滑,最终便会迎来家族企业最大的困扰:孩子们该如何应对!

无形资产的传承:上一代务必提早规划,将自己的宝贵经历、经商之道、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理念,清晰地传授给下一代,让他们看得懂、听得清、做得到、抓得住。这才是传承的重中之重。因为一旦缺乏这些看不见的知识与技能传承,再多的有形资产,最终也可能坐吃山空。

三、延续企业精神:一场艰巨的挑战

试想,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父亲突发心脏病离世,留下了2000万资产和一家拥有15名员工的企业。父亲生前立下遗嘱,将所有资产留给这位独生子。

父亲过世后,孩子悲痛了一个月,收到了800万保险金,律师也按照遗嘱办理了资产过户。

然而,问题随之而来:这位年轻人该如何迈出下一步?

错误的商业决策可能严重损害企业的声誉、威望,甚至导致股价暴跌。许多第二代企业家经不起决策失误的后果,他们犹豫不决,判断失误,引来股东质疑,甚至可能被踢出董事会。

创始人的威严和经验毋庸置疑,但第二代往往没有时间重走父辈的路,唯有后发制人,迎头赶上。

要确保下一代顺利接班,必须提早培养他们成为合格的企业接班人。这不仅考验他们管理有形资产的能力,更是对他们驾驭企业大局的考验。

遗嘱
企业传承绝非简单地立遗嘱、买保险。(取自freepik)

总结:全面规划才是真正传承

企业传承绝非简单地立遗嘱、买保险,它需要的是全面的、系统性的规划。从有形资产的守护,到无形资产的有效转移,都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引与设计。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

企业家们,趁着自己还有心有力时,别再将传承挂在嘴边,请立即付诸行动!我们要明白:

●传递:是将有形资产转移到下一代手中。

●传授:是将自身的无形资产转化为下一代的经商思维。

●传承:是将每一代的故事、能力、经验、精神代代相传,这才是真正的企业传承!


相关新闻

企业
保险
创业
遗嘱
黄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