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强权一而再、再而三破坏国际秩序,在全球发展不明确、也不稳定的此刻;东盟10国、海湾合作委员会(GCC)6国、中国,共17个经济体的领袖配合东盟峰会齐聚吉隆坡。不论是现实考量或前瞻视野,其战略意义皆非同小可。
“东盟—海合会—中国”三方峰会反映出在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政治化冲击下,全球南方突破封锁、开拓多边与包容经济的共识。
东盟提供低廉高效的劳动力,海合会贡献能源与金融,中国则带来科技与市场,“强强强互补”!“东盟—海合会—中国”绕过美西方传统框架,提出清晰目标:体现经济韧性合作与持续发展。
“东盟—海合会—中国”的联合声明指出五大重点:
(一)强调在《联合国宪章》所阐明的基本原则、价值观和规范下,推动三方关系。
(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强化在数字经济、电子商务、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
(三)恪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与体制。
(四)探索本币和跨境支付的合作机制。
(五)就中东局势表达立场:谴责屠杀平民,呼吁持久停火并展开人道援助。
东盟2024年国內生产总值(GDP)总额达3.8万亿美元,人口6.7亿,是全球第三大经贸组织,也是发展中地区中最吸引外国投资的地带。
全名为“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的海合会(GCC),包含6个产油国:沙地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阿曼、巴林。它们是国际金融巨擘,国内生产总值总额约2.1万亿美元,人口5900万。
“东盟—海合会—中国”三方的囯内生产总值总额达24.7万亿美元,人口总数21.4亿,体量庞大,其中中国更是“巨中之巨”。
早在2022年,中国已与海合会签署能源与科技领域合作协议。2023年,大马推动东盟与海合会举行首次对话。今年,马来西亚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以东盟轮值主席国身分,运筹帷幄,策划了这场史无前例的“东盟—海合会—中国”大会,展现其个人魅力,也大大提升大马在国际舞台上的亮度。
马来西亚凭借民主政治、多元经济、稳健金融体系及宽松的外汇政策,成功跃升为“东盟-海合会-中国”点火启航的火种,成为联动东盟、中东与中国的重要枢纽。
炼油产业、半导体实力,以及马来半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构成大马驱动“东盟—海合会—中国”战略的三大核心要素。
2024年,马来西亚原油产量为1700万吨,却出口中国多达3000万吨,仅次于俄罗斯、沙地阿拉伯和伊拉克,是中国第四大石油供应国。马来西亚不仅自身产油,同时也从中东与非洲进口低价原油,加工后再出口至中国。其炼油技术让马来西亚的供油来源多元化,更具弹性。
更关键的是,国际商品一旦在马来西亚加工,即可标示为“Made in Malaysia”。这种分散操作模式,成功避开了因国际政治风波而造成的贸易障碍。
马来半岛地理位置优越
此外,马来半岛的地理位置优越,是东北亚工业国能源进口及对外贸易的必经通道。若马六甲海峡出现问题,中国可借道横贯马来半岛的“马东铁路”,实现“两洋通达”,减轻能源运输压力。
大马西岸濒临印度洋,东岸接壤太平洋,南端则坐拥全球最繁忙的马六甲海峡,每年有10万艘商船穿梭;北面是规划中的泛亚铁路干线:北京-曼谷-吉隆坡-新加坡一线贯通。
此通道若全线贯通,将成为中南半岛灿烂的“金龙”。简而言之,马来西亚位居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是无可取代的战略枢纽与中转站。
马来西亚芯片出口金额全球排名第八,位列中、美、德、荷、韩、台、日之后,为东盟地区之首。其封测与组装产能占全球市场13%,车规级芯片封测更占全球40%。半导体产业占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一约25%,并贡献商品出口的40%,为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马来西亚基础设施完善,高等与技术教育普及,吸引众多国际巨头如美国英特尔、Micron,荷兰ASML,英国ARM,德国Infineon,以及中国上海富丽华高科等前来投资。在东盟地区,马来西亚在科技产业链中是耀眼的亮点。
2024年,安华政府提出“柔新经济特区”计划,结合新马两地的金融、科技、成本与基建优势,目标是从半导体下游封测逐步提升至上游设计制造,迈向高附加值阶段。
在“东盟—海合会—中国”跨区域峰会中,安华展现了高干级的政治协调能力,声名鹊起。若能持续妥善运作既有的三大优势——能源供应、科技底气与地理位置,马来西亚无疑将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