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贵州“村超”的精神价值/魏开星

- 文 +

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动静新闻》5月27日报道,“村超”入选《中国式现代化蓝皮书》创新实践案例。

这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报告2025》的案例研究篇,重点介绍了榕江等9个典型案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实践与探索。

“村超”是由村民自发组织、村民积极参与的乡村足球赛事。自2023年5月13日开赛以来,“村超”相关话题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海内外浏览量累计接近千亿人次,已成为现象级的文旅IP。

目前,2024年的“村超”20强比赛正在进行中。这项赛事已成功举办两年,内地不少媒体正在总结和评价其成就与影响。

前不久,我有幸前往榕江现场观看“村超”实况,并在大半天时间里真切感受到其氛围与魅力。这让我对“村超”的认识,比起从新闻中所看到、了解到的更加直观和深刻。

各界对“村超”的关注,往往集中于“县域经济的加速器”“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基层体育运动的促进”以及“以民族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活力展示”等方面。

“村超”变身嘉年华

但实际上,“村超”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基层民众精神层面的正向作用,更加值得关注。

我在现场的最大感受是:这不仅仅是一场场足球比赛,更像是一场场嘉年华。

白天的比赛虽然聚焦足球本身,但从晚上七点开始,“村超”就变身为完整的嘉年华模式。直到九点半比赛结束,再加上一场为时半小时的“蹦村迪”,才将整个氛围推向高潮。

这种独具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特色的“嘉年华”,既不同于苗族的“苗年节”,也不同于侗族的“赶歌会”,它以一场足球赛为核心,分为赛前、赛中、赛后3个阶段,共同构成完整的节庆体验:赛前有啦啦队进场,赛中穿插民族特色表演,赛后则是观众与球迷的集体狂欢(被称为“蹦村迪”)。

4月12日下午,我们入场。白天只是一场普通的友谊赛,由本地寿洞队对阵远道而来的河南三门峡仰韶彩陶方队。

尽管观众热情依旧,但缺乏多元参与的元素,气氛相对平淡。然而晚饭过后,场面瞬间不同。

球场四周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各种民族乐器此起彼伏。每支球队都有各具特色的啦啦队,这是“村超”的一大亮点。

为了表达欢迎,当地组织者还安排我们客串啦啦队成员。晚上八点,轮到我们进场——二十多人拉着“2025年夏季粤港澳大湾区媒体采风行”的横幅,沿着观众席大步前行,引来无数现场观众注目、拍照。

晚上九点比赛结束后,球场五个方向的大门同时打开,观众、球员、啦啦队员、表演者一齐涌入球场,开始“蹦村迪”——这不是一场“群魔乱舞”的狂欢,而是在舞蹈老师的带领下,大家围成同心圆,绕圈而跳,充满活力又井然有序。

“全民动员”释放活力

我在现场最震撼的感受,是这场体育赛事激发了全民参与的热情,真正实现了“全民动员”。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在场内外释放活力。“村超”无疑提供了一个畅通的“出气口”,是释放社会情绪、缓解社会矛盾的有效“减压器”。

随着中国内地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民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普通百姓的精神追求,不应仅仅停留在旅游、跳广场舞等传统形式,而需不断拓展新空间。

考虑到中国是一个高度世俗化的社会,宗教信仰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相对有限,也缺乏类似宗教节庆的集体性精神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丰富普通民众特别是退休中老年人的生活,正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社会课题。

近年来,内地不少地方举办的成功活动,不仅提升了当地知名度,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回报。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活动期间,社会秩序井然,甚至出现“拾金不昧、夜不闭户”的现象。

这说明,当全民积极响应、深度参与时,优质的群众性活动不仅可以提升民众精神面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社会治理状况。榕江的“村超”正是这样的典型案例。

相关新闻

贵州
魏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