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关丹华人协会主办“2025年尽情包粽比赛”

- 文 +

(关丹1日讯)关丹华团联合会副会长郑春子建议,各乡团和社团可在每年端午节举办亲子裹粽,通过这类互动活动,让年轻一代重新认识、珍惜并肩负起传承这项传统手艺的责任。

“至于懂得裹粽的妇女们,也不妨将这项手艺传承给孩子,让端午节自家裹粽品尝的得以延续。”

关丹华人协会主办“2025年尽情包粽比赛”
2025年尽情包粽比赛”最佳口感味道奖组合得奖者、领导人及颁奖嘉宾,左起刘春霞、刘艳芬、张莲妮、张秀珍、蒋坤莉、许汉新、刘春、郑春子、陈美玲、张爱玲、苏保莉及曾灿华。

郑春子昨晚为关丹协会主办的“2025年度尽情包粽”主持开幕仪式时,致词时这么说。

她指出,端午是“爱国精神”的传承,旨在纪念伟人的功绩。若大家能从中研究其高尚的精神价值,也能提升内心团结和忠诚的态度,这对于促进我国多元的交融具有积极作用。

“最近,我也从新闻报道中看到一名马六甲马来妇女拥有一手了得的裹粽技巧,在过去40年来都靠裹碱水粽维生,而且已是家族中第三代懂得裹粽的,当年是其亲戚从邻居家所学习。”

她说,这就是我们乐见的各族融合的情景,裹粽手艺不仅在族群中传承,也在马来社区中发芽。

她指出,既然友族都懂得欣赏吃族群更应重视此传统节日。尽管很多人爱吃,却不了解其来源及意义,因此家长在这一环扮演重要角色,与孩子分享端午节由来,讲述的故事,让端午节过得更有意义。

此外,她认为,如今时代更迭迅速,导致人民生活节奏加快,令这些传统在年轻人心中意义变模糊,所以各乡团、社团都应肩负传承的责任,避免传统手艺变相走向陌生。

另一方面,关丹协会会长拿督许汉新指出,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不仅仅是纪念伟大诗人的日子,更象征着我们对家国情怀、传统的敬仰与传承。

“通过包、划龙舟、挂艾草等习俗,代代相传的不只是味道与形式,更是中华中浓浓的亲情、友情与民族精神。我们深信,唯有不断举办类似的活动,方能在多元族群的社会中持续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

“我们以“粽”为媒,广邀乡亲父老、社会各界朋友共襄盛举。我们希望透过交流,不仅唤醒大家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更在多元社会中继续绽放中华的光辉。”

他强调,中华的薪火,需要我们一代代接力传承;社区的凝聚与发展,也仰赖每一位乡亲的共同参与。

筹委会主席刘艳芬感谢所有参与者的支持、以及提供赞助与协助的热心人士、让赛会得以顺利完成。

她希望这项活动,不仅让大家收获一份节庆的喜悦,也带出一份的温度与团结的力量。

参赛人数共有19位,分成9组。其中一位年龄高达96岁的叶亚霞,精神可嘉,与女儿曾灿华与友好3位组成;中还出现母女组、婆媳组以及姐妹组等温馨组合。

会上,13位佳丽穿着传统的旗袍亮相,表演助兴。

关丹协会主办“2025年尽情包粽”的成绩如下:

最佳口感味道奖:

金奖:陈美玲与张爱玲组合《粽情于您》

银奖:张莲妮与张秀珍组合《粽情粽意》

铜奖:苏保莉、曾灿华与叶亚霞组合《三人行必有好粽》

最佳摆设奖:

金奖:婆媳组合:黄赛凤与李耀丽《凤凰粽艺》

银奖:姐妹组合:黄爱娣与黄爱蓉《粽意盎然》

铜奖:母女组合:罗丽梅与张嘉英《粽霸天下》

获得最佳形状奖:(不分名次)

《粽情于您》:陈美玲与张爱玲组合

《粽情粽意》:张莲妮与张秀珍组合

《凤凰粽艺》:黄赛凤与李耀丽组合

关丹华人协会主办“2025年尽情包粽比赛”
关丹华人协会领导层与参赛团体,前排左起叶亚霞、许汉新、蒋坤莉、郑春子、刘春、杨月娣、刘春霞。

相关新闻

华人
华裔
屈原
文化
比赛
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