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亏钱也要办世博 日本醉翁之意不在酒?

- 文 +
大阪世博会(欧新社)

大阪世博会已在4月13日开幕,这也是个无现金交易的世博会。

(欧新社)

综合整理|郑美励
 

在樱花盛开的4月,大阪迎来万众瞩目的世界博览会。这是世界博览会近200年历史里,大阪继1970年之后第二次承办综合型世博会,亦是第3次举办综合型世界博览会,更是继东京奥运后再次举办大型国际活动。

原来,举办过世博会的城市,亏多赢少是常态,但长远带来的效益却是“另有目的”!

今年的世博会已在4月13日掀开序幕,集结158个国家与地区展览,各参展国及地区无不使出混身懈数在这个国际大舞台展现国力与领先全球的技术。

一般认为,世博会可为主办国带来庞大产业与经济效益。那么今次可为创造多少的收益?这却是各说各话。

首先,不能不提1970年代。当时共77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共襄盛举,占地350公顷会场吸引逾6400万人次入场参观(这一纪录直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才被打破),包括消费支出在内的经济效应被认为达到3.3兆日元(约1019亿令吉)。

重返世界舞台

该届世博会在许多当地居民心中占据特殊地位,因为它象征着在二战后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实力强大的重返世界舞台。之后便开始进入“失落30年”,经济持续低迷,人口老化问题日益严重。

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大阪政府都对本届世博寄予厚望,希望此次盛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也希望借此吸引外资,进而改善基础建设。透过政府媒合企业,设立园区吸引资金进入,搭配改善交通配套措施,带动后续发展。

大阪府最近公布了一系列旨在配合世博会吸引外资的措施,包括英语支持、免费临时办公空间、交流活动以及一项为期10年的企业居民税和企业事业税减免激励计划,该计划向外国公司开放——这是首个此类措施。

自行预测达901亿

针对本届世博会收益,经济产业省在去4年2月估算,展馆建设和营运所带来的经济效应达到总计2.9155兆日元(约901亿令吉),前提是吸引2820万人到场参观。

大阪府和大阪市的自行预测为将产生约1.6182兆日元(约500亿令吉)效应;民间智库“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估算经济效应为2.7457万亿日元(约848.26亿令吉);瑞穗综合研究所预计相关的消费额将达到1兆日元(约309亿令吉)。

大阪世博会(欧新社)

大阪世博会会场象征“大屋顶环”(Grand Ring),全长约2公里、高约12至20米,总面积逾6公顷,上方有屋顶遮阳,获健力士世界纪录认证为全球最大木造建筑,蕴含“多样而统一”的理念,寓意在这个日益分裂的时代中,仍追求多元共生共融。

(欧新社))

民间反应冷热参半

尽管政府对于世博会寄予厚望,但民间反应却是冷热参半,还曾有过民众连署呼吁取消本届世博。

近期的民调显示,全国民众仅34%有积极意愿参加,东京、大阪、神户地区更仅有24%。当然,也不能排除世博会开幕后,公众态度180度大转弯。

但在世博会正式开幕前,卖票情况不如预期却是事实,原本预定售出1440万张预售票,开幕前只售出超过900万张,这不禁让人对政府此前预计门票收入将覆盖超过80%运营成本的说法产生疑虑。

售票不佳4因素

预售票不佳的原因有几个,包括:

门票不便宜:再加上樱花盛开旺季,周边住宿费用高昂;

日圆贬值:人目前深受通货膨胀之苦;

选择更多:比起1970年,如今有更多休闲娱乐可选择,比如环球影城等;

人民兴趣下降:有舆论认为,的立法者大多是50岁以上的人,仍然保留着对1970年的美好回忆,并认为本届世博可成为经济增长的催化剂,但如今的老一辈人可能并没有想像中那样对新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

另外,在指尖轻触便能洞悉万象的时代,人们不必亲临世博会展馆,就可体验异域生活,不必特地去展馆感受。

成本飙升忧亏损

这个每5年举办一次的盛事也在筹备阶段遭遇连串挑战,譬如建筑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导致预算上升至2350亿日元(约72.52亿令吉);若加上事前准备、行销、宣传、周边交通整治等费用,总金额上看13兆日元(4016亿令吉),导致大阪国民的人均负债上升。

这也令人联想到2021年东京奥运会赛事成本超支的惨痛回忆。由于超出预期,东京市政府被迫向中央政府低头讨债。

汉诺威亏35亿

一些观察人士担心大阪世博重蹈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覆辙,那次展会的参观人数不到主办方预计的4000万的一半,亏损超过8亿美元(约35.3亿令吉)。主办方被逼在开幕仅一个月后就将门票价格下调10%以上,最终的损失由数百万的税收来弥补。

除了门票销售不佳外,本次世博会还受到参展国退出、施工延期困扰、地方政府因安全隱患發起抵竣工、4月初发生甲烷气体泄漏事故、航空公司决定退出备受瞩目的空中出租车演示项目、宣传力道不足等的影响。

但好消息是,疫情后,旅游业繁荣,2024年全年游客数量创下新高,盛况也也可能延续至今年,即使世博会不是外国游客的主要访问目的,但来到了顺便参加亦有可能,有望增加外国游客的数量。

大阪世博会 万代南梦宫(Bandai Namco)(2025日本国际博览会协会官网截图)

由万代南梦宫(Bandai Namco)所打造的展馆“钢弹馆”或许是多数人最期待的民间展馆之一。(2025日本国际博览会协会官网截图)

大阪世博会 钢弹(2025日本国际博览会协会官网截图)

“钢弹馆外高达17公尺的等比例钢弹,以“向宇宙与未来伸手”的半跪姿呈现。(2025日本国际博览会协会官网截图)

部分世博会参观人次(从高至低) 

2010年上海世博:7300万 

1970年大阪世博:6400万 

1900年巴黎世博:5100万 

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5000万 

1939年纽约世博:4500万 

1992年塞纳利亚世博:4200万 

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4100万 

2025年大阪世博:2820万(预测) 

2020年迪拜世博:2400万 

2015年米兰世博:2100万 

数据 

举办期间:4月13日至10月13日 

参展国家及地区:158 

展场所在:大阪的人工岛梦洲 

园区面积:约155公顷(等于217个足球场大小) 

预计访客人数:2820万人(外国游客预计为350万人)

场馆建设预算:1250亿日元 (约38.57亿令吉,2019年估算) 

场馆建设预算:2350亿日元(约72.52亿令吉,2023年估算) 

馆建设:837亿日元(约25.87亿令吉) 

总经费达:3187亿日元(约98.54亿令吉) 

围绕会场投入基设整备费:1129亿日元(约34.90亿令吉) 

营运费(员工人工成本和场地费):1160亿日元(约35.86亿令吉) 

游客消费:1.3777兆日元(约425.94亿日元,按2820万人次参观量计算) 


门票按年龄层的价格区间(日元)

成人票(18岁以上):4000至3万 (约123.7至937.47令吉) 

学生票:2000至1.7万(约61.83令吉至525.45令吉) 

儿童票(4至11岁):1000至7000(约30.90令吉至216.36令吉) 

大阪世博会 中国馆(新华社)

中国馆

(新华社))

亏多赢少是常态

当然,据不完全统计,举办过世博会的城市,亏多赢少是常态,原因包括:

1:追求第一的攀比心理:

每届世博会都想成为有史以来最大、最成功的博览会,即使规模不是最大,也都力图找出各自能誉为最大、最好、最富有创造性特色,以名垂青史。而资金短缺,建造过度豪华、耗资升级,甚至到了不成比例的程度,而巨大的投资又难以在短期的博览会期间收回,这就对博览会带来先天不足。

2:观众人数未达预测数目

3:规划和管理不善

4: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

留下遗产文化

至於如何看待博览会亏损,人们持不同意见。有者认为,不应只看短期收益,人们在计算盈亏时,往往忽视世博会留下的遗产文化,例如提升主办方的威望与地位和人民的自信心,改善主办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基本建设,留下大量的文化遗产,例如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便是世博会“孕育”的博物馆。

大阪世博会大马馆(取自expo2025_malaysia Instagram) 

大马人员今年3月在峻工的大马馆前合照。(取自expo2025_malaysia Instagram) 
 


 

大马世博会常客

马来西亚有参展吗?

当然!自1970年以来,大马就是世博会的常客并利用此平台提升全球影响力。

大马参展的主题是“编织和谐的未来”,展馆由知名建议事务所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负责,外型采用竹制外立面饰有迷人的交织“丝带”图案,宛如马来西亚标志性织物“宋吉”般流畅优雅。夜幕降临时,展馆会呈献出如同金银丝线般闪耀的迷人光芒。

此设计突显大马多元的文化遗产,展示多样性可以成为创造革新性、包容性、可持续的未来的契机。

放眼130亿投资额

大马预计可在本届世博会中收获约130亿令吉的潜在出口和投资额。此前的2021年至2022年迪拜世博会期间,有超过400家大马公司参与,促成近5000个商业机会并带来83亿令吉的贸易和投资。

相关新闻

日本
大阪世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