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携手共进,筑梦未来》关于中马“一带一路”合作谱写共赢和谋划未来新篇章

- 文 +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互联互通推动全球共同发展。十年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国家,马来西亚与中国携手同行,在经贸往来、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文交流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两国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书写了一段互惠互利、民心相通的合作佳话。

一、基础设施联通:打造区域发展新引擎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马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尤为瞩目其中:东海岸铁路(ECRL)作为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区的旗舰项目,由中国交建承建,全长665公里,连接吉兰丹州的道北至雪兰莪州的巴生港。该项目不仅将显著缩短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的交通时间,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更将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助力马来西亚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另一标志性工程是槟城第二跨海大桥(槟城苏丹阿都哈林大桥),这座由中国港湾工程有限公司参与建设的大桥,极大地缓解了槟城海峡的交通压力,提升了物流效率,成为两国基建合作的典范。这些项目不仅体现了中国技术的高标准与高效率,更彰显了中马两国在共同发展道路上的坚定互信。

二.未来经贸合作的深化:

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重要贸易伙伴,两国经贸关系持续深化。中国连续多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而马来西亚的优质商品,如棕榈油、橡胶和热带水果,也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

棕榈油是马来西亚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国,长期与马方保持稳定合作。近年来,随着中国食品加工、化妆品和生物燃料行业的发展,马来西亚棕榈油对华出口稳步增长,为当地农民和企业带来了可观收益。此外,马来西亚橡胶制品,如手套和轮胎,凭借优良品质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份额,进一步推动了两国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与此同时,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投资领域不断扩展,涵盖电子制造、绿色能源和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例如,华为、吉利等中国企业加大在马的研发与生产布局,助力马来西亚向高科技经济转型。
三、人文交流:民心相通,共育未来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马两国在教育、旅游和文化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中国知名高校在海外设立的第一所分校,自2016年开学以来,已培养了大批国际化人才。该校不仅为马来西亚学生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也吸引了来自东盟其他国家的学子,成为中马教育合作的亮丽名片。

此外,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深受中国游客青睐,吉隆坡、槟城、浮罗交怡等地常年位居中国游客出境游热门目的地。2023年,马来西亚对中国游客实施免签政策,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人员往来。而汉语在马来西亚的普及,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在当地的传承,也为两国人民的情感纽带增添了深厚底蕴。
四、展望未来:携手迈向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马两国合作前景更加广阔。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双边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和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两国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与马来西亚一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正如马来西亚首相安华所言:“马中关系不仅是经贸合作,更是兄弟般的友谊。”未来,两国将继续携手,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为区域繁荣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从铁路桥梁到棕榈油贸易,从大学分校到旅游互动,中马合作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两国的友谊之树已枝繁叶茂,而未来的合作必将结出更多硕果。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征程上,中马两国将继续并肩前行,共创繁荣发展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