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很久没有听到“回中国去”或“balik Tongsan”这样的话了,原以为这些话已成绝响,因为大多数人已了解我们的祖辈Semua Pun Pendatang,所谓“狐狸莫笑猫”,大家都没有资格叫别人“滚回”哪里去。
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曾表示,他的双亲出生于印尼 Kulon Progo,并反问:“我祖父来自印尼,这有什么问题?”
前内阁部长丹斯里拉菲达也说她的祖父来自印尼。敦拉萨和纳吉父子出任首相后,都曾去印尼拜祭祖先,为印尼人引以为荣。
因此,大家的先辈虽是外来者(Pendatang),但如今已落地生根,都是马来西亚人。
2023年,雪州苏丹沙拉夫丁殿下接受英文《星报星期刊》访问时表示:“马来统治者在1957年(独立年)已接受包括非马来人在内的所有人成为公民,所以我国已没有外来者。然而,许多人仍在使用这个词,因为他们对此事一无所知。”(《南洋商报》2023年12月11日报道)
为什么叫人回中国?
然而,果然仍然有人对“我国已没有外来者”一事一无所知,而且这次竟然是一名教师。这名老师因班上一位13岁学生听不懂国语,而愤然骂道:“不懂国语就回中国去。”该学生的家长同样不谙国语,这或许引发了教师的不满。
根据报道,该学生应是刚从华小升上政府中学,因媒介语不同,新环境下听不懂国语实属正常。而且,也不知道那名教师是否对这位“初到贵地”的华小生使用了较为艰深的国语。
再说,为什么要叫他回中国?他并非中国人,而是道道地地的马来西亚人。有什么理由要他“回”一个他从未去过的地方?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华人圈子,读书时尚无需学习马来文,工作教书10年也未曾与官府打交道,所以我的国语程度仅限于和马来小贩讨价还价,这又有什么问题?
多元化是强项
马来西亚与美国、加拿大、澳洲、纽西兰、新加坡一样,都是由外来移民共同建立的多元种族国家。但我们从未见过英裔美国人叫其他族裔“回法国去”或“回意大利去”,也未曾听说法裔加拿大人叫别人“回英国去”或“回德国去”。
事实上,多元化正是这些国家的强项,在彼此合作下,它们都成为了富裕国家。
放眼全球,所有多元种族国家都没有法律规定国民必须通晓国语。中国教育部在20年前的调查发现,30% 的中国公民不谙普通话(中国国语),无法用普通话交流。
更令人惊讶的是,世界霸主美国竟然长期没有“国语”,直到特朗普任内才将英语正式订为国语。而早在20年前,美国进行全国英文鉴定考试时发现,每20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不谙英语,缺乏用英文处理日常事务(如填表格、阅读通告等)的能力。
因此,一个刚进入新媒介语环境的 13 岁学生,因为一时听不懂就被骂“回中国去”,难道不觉得太过分了吗?
所谓“教不严,师之惰”,这名教师不该直接指责学生,而更应反思是谁负责这名学生的小学国文教育。孩子不幸,没有良师教导。
另一方面,近年来进入华小的非华裔学生逐年增加,他们对华文毫无基础,但在华小教师的循循善诱、耐心教导下,也能逐渐掌握华文。这些华小教师的专业态度,才真正体现了何谓“为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