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媒体理事会的成立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经过53年的讨论、谈判和劝说,最终促成了这项创举,改变了大马的媒体格局。
媒体理事会诞生之路既漫长又曲折。事实上,这个理事会的构想已经讨论了数十年,但由于各种政治、法律和社会因素,其落实一再推迟。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这个想法就被提出,然而,政府的顾虑、媒体界的抵触,以及如何创建一个既独立又能有效监管媒体机构的复杂性,构成了巨大的障碍。
时间很快推移到2019年,时任希盟政府的媒体顾问拿督A卡迪召开会议,试图重启这一进程。多位媒体界重量级人物受邀参会,包括国家新闻桂冠得主丹斯里佐汉、前马来西亚新闻学会(MPI)总执行长拿督查米尔博士,以及曾在马新社任职的学者慕拉博士。
当时的通讯与多媒体部长哥宾星主持了多场相关讨论。
然而,2020年的“喜来登政变”让这一进程几乎陷入停滞。但在“当今大马”创办人伯拉美、独立新闻中心负责人瓦斯拉,以及多名资深媒体人和学者的努力下,临时委员会在这段低潮期仍然坚持推进工作。
解决半世纪问题
值得肯定的是,现任昌明大马政府最终解决了这个拖延半个多世纪的问题。特别是通讯部长拿督法米和副部长张念群展现了坚定的意志和清晰的思路,自2023年初恢复相关讨论,并主持了多场会议,与各大部委和机构协调,以解决草拟法案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
其中的核心挑战之一,是如何在新闻自由与媒体责任之间取得平衡。
多年来,利益相关方——包括记者、媒体机构和政府——一直在寻找最佳方式来规范媒体,既要维护新闻自由,又要保护公众利益。
在某些时候,政治压力和对媒体控制的担忧,导致决策者踌躇不前,进一步拖延了进展。此外,缺乏一套连贯的法律框架,使得该理事会的构想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在政权更迭之际,这项倡议往往被其他国家优先事项所掩盖,导致建立理事会的动力一再消散。尽管如此,有关媒体监管的讨论从未真正消失,而是等待着合适的时机重新启动。而到了2024年,它终于迎来了突破性的进展。
双向渠道加强沟通
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尽管仍有人批评这项法案并不完美,但那些推动者依然值得敬佩。
随着大马媒体行业的发展,这个局面应会有所改善——正如美国橄榄球教练文斯隆巴迪(Vince Lombardi)所说:“完美无法企及,但如果我们追求完美,就能达到卓越。”
大马媒体理事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新篇章。如今,我们拥有了一个监管机构,既保障新闻自由,也确保新闻业的责任与操守,彰显了现任政府对媒体改革的承诺,并采取了必要措施将这一愿景变为现实。
然而,媒体理事会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除了应对快速变化的媒体环境,它还需确保运作透明、公正,不受任何势力的干预或偏袒。
但值得庆幸的是,如今政府与媒体之间终于建立了一个双向沟通渠道——媒体可以更有凝聚力地发声,公众也有了申诉机制,以推动更负责任的新闻报道。
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