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前政治助理家中被发现可能涉及不义之财的数百万资金。这一消息在社交媒体上流传,也在民间持续发酵,引发我深思:马来西亚能否真正根除体制性腐败,使廉洁文化扎根并蓬勃发展?
我们何时能看到腐败的祸害被根除,或至少被大幅减少?这个问题,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为了迅速获得“答案”,我们可能可以去询问ChatGPT、Copilot或DeepSeek,但我们是否也应该问问自己: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应对这一诅咒或灾祸?
我们自身是否具备足够的诚信?我们是否是那种在犯错时,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而会偷偷塞钱给执法人员的人?
诚信研究院“重见天日”
最近,马来西亚诚信研究院(IIM)举行了一场宴会,庆祝成立20周年。这家机构由马来西亚第五任首相拿督斯里(现已封敦)阿都拉所创立。2003年11月5日,他启动了目的是将马来西亚发展成一个具诚信、坚韧,并珍视普世崇高价值国家的旅程。
遗憾的是,过去20年来,一系列重大贪腐案件令这一梦想蒙尘。IIM的存在似乎一度被搁置,直到现任政府决定大力推动诚信建设才“重见天日”。
当前政府重新聚焦诚信建设,以打击腐败,给人带来了一丝希望,我的疑虑也开始消散。
进一步增强这一希望的是IIM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一本紧凑的128页书籍,尺寸仅5.08公分x5.08公分(2″x2″),其中收录了关于诚信的名言。
无人监督仍做对的事
这本书名为《Nukilan Integriti untuk Diteladani》(《值得效仿的诚信箴言》),收录的内容全部为英文引言,唯独包含了IIM总执行长拉曼莫哈末丁(Haji Rahman Mohd Din)的一句有力的马来文名言:“诚信必须发自内心,因为只有真正的诚实和真诚,我们才能建立真正的信任和尊重。真正的诚信无法被强迫或伪装,它必须源于真诚的意图和纯净的内心。从长远来看,真正的诚信是稳固和谐关系的基础,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在职业生涯中。”
这番话让我深受触动。而紧接着的是英国著名作家 C.S. 路易斯(C.S. Lewis)的名言:“诚信是在无人监督时仍然做正确的事。”这句话深具意义。
此外,敦阿都拉在2005年4月29日的世界道德与诚信论坛上曾说过的一番话,至今仍然具有震撼力。他指出,要应对社会伦理和诚信的衰退,必须打造一个拥有坚强品格和道德力量的社会,但这并非易事。
他认为,伦理和诚信无法通过法律规定或强制执行,而必须通过文化背景、价值体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自然发展。
当日,他最有力的论断之一是:“一个高度腐败的国家,不论是真实的腐败还是外界的感知腐败,都有可能失去当前和未来的投资。对于像马来西亚这样的小型经济体来说,我们绝不能承受腐败或低效的形象。”20年后,巴拉的话依然掷地有声。
修身养心齐家治国
那么,IIM计划如何行动?它的目标是培养全民诚信意识,强调诚信是每个人的责任。
IIM现任总执行长拉赫曼承认,该机构面临艰巨的任务,但他并不畏惧。7个月前,他受政府首席秘书丹斯里山苏阿兹里亲自委任,坚定地推动IIM的三大核心职能:(一)教育、倡导和培训、(二)研究与出版、(三)与各领域利益相关者的战略合作。
这些举措还包括加强公共和私人领域的诚信与治理能力建设。
IIM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帮助马来西亚实现“以诚信,而非以腐败闻名”的愿景。这值得我们深思。
让我们借鉴孔子的智慧继续前行:“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这句话一点也不难理解,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