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郑美励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以美国优先贸易政策,频频对外发表新的关税政策,掀起全球贸易风暴,落实新关税会对美国带来哪些利与弊?对其他国家及全球贸易体系会带来什么影响?
美国的逆差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到了2023年,美国的贸易逆差为7734亿美元(约3兆4445亿令吉)。
美国商务部在今年2月5日发布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的货物贸易逆差达到1.2兆美元(约5兆3400亿令吉),再创新高。
虽然说,进口的增加反映出经济之强劲,但特朗普将逆差视为问题,作为提高关税的理由。此前的最大逆差额是2022年的1兆1799亿美元(约5兆900亿令吉)。
减少巨大贸易逆差
2月10日特朗普宣布3月将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2月14日他又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对美国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Reciprocal Trade and Tariffs,也称为互惠关税),并称将考虑对使用增值税制度的国家加征关税。。
白宫就总统特朗普当日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发表声明表示,特朗普将推出一项“公平互惠计划”,以减少美国每年持续存在的巨大商品贸易逆差,并解决与外国贸易伙伴“不公平和不平衡的贸易问题”,提高美国产品的竞争力,希望促使外国厂商赴美国设厂制造生产。
根据该计划,特朗普政府将审查与所有美国贸易伙伴的非互惠贸易关系,并提出补救措施。预计在180天内提交财务影响评估报告,并在4月1日前完成各国适当税率的研究。

哪些国家或是目标?
特朗普还没透露,要对哪些国家实施对等关税;但外界或许可从他的贸易顾问纳瓦罗先前提出的政策建议中,获得一些线索。
根据纳瓦罗对贸易政策的看法,如果要实施《美国对等贸易法》(U.S. Reciprocal Trade Act),应优先选择,对美国存在较大贸易逆差,且向美国产品征收相对高关税的国家。
《华尔街日报》报道,根据最新统计,美国去年与100多个国家商品贸易呈现逆差,随着企业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美国与越南和印度等一些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亚太地区:
2024年美国与中国、日本、韩国、台湾和越南这5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逆差总额超过6200亿美元(约2兆7613亿令吉);其中,美国对中国的商品贸易逆差就达2950亿美元(约1兆3138亿令吉),居全球之冠。
不过,因为持续多年的贸易战关系,美中贸易逆差额已从2018年4180亿美元(约1兆8617亿令吉)的高点下滑。
为缩小美中贸易逆差,特朗普继2月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后,后又宣布于3月4日起将再加征10%关税。
美洲地区:
美国对墨西哥的商品贸易逆差居美洲之冠,在全球仅次于中国,加拿大以633亿美元(约2819亿令吉)逆差额名列美洲第二。
目前特朗普已宣布,3月4日起对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课征25%关税。
欧洲地区、东南亚地区:

何谓对等关税?
特朗普所谓的对等关税,是指对产自美国的商品,课征关税的国家,美国也会对其输美商品,回敬相同税率的关税。
简言之,“你怎么对我,我就怎么对你。”
对等是谈判基础
自1930年代以来,对等一直是美国参与全球贸易谈判的基础。
●1930年,美国通过《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上调关税后,其他国家提高了自己的关税报复美国。
●1934年,美国国会授权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与其他国家谈判“对等”关税减免。
●1934年的《对等贸易协定法》(RTAA)导致在接下来的5年内近20项协议的谈判,以降低美国和包括当时美国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加拿大和英国在内的外国关税。
当时,国会和总统都认识到,在国别基础上的具体关税的谈判将非常复杂;海关人员将被迫确定进入美国的每种产品的原产国,以便对进口商征收适当的税款。
最惠国待遇
从1923年开始,然后由国会在RTAA中立法,美国接受了后来被称为“最惠国待遇”(MFN)的原则。根据该原则,美国对所有国家的进口关税都是相同的,除了偶尔会对被视为不公平贸易的商品例外对待。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对等和最惠国待遇原则说服了大多数国家降低关税并充分参与全球贸易。
上一次美国国会以对等的名义提高关税是1890年的麦金利关税。该关税把来自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不平等和不合理”关税的国家的许多产品的关税提高到平均近50%。
关税导致的价格上涨,加上农产品价格的螺旋式下跌,对共和党的支持者造成了重大的政治反弹,随后是1893年至1896年的严重萧条。

对等关税如何影响他国?
1.打击世贸组织和全球贸易规则,引发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
几十年来,关税一直是通过与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多边机构的谈判确定,如今特朗普希望与各个国家进行双边谈判,并审查逐个产品的关税,这导致关税可能会从多边贸易协定转向更多的双边谈判,显著重塑全球贸易体系。
这种转变可能会破坏像世界贸易组织这样基于自由和公平贸易原则的机构,同时各国可能采取更多的保护主义政策,导致贸易壁垒增加,全球贸易减少。
牛津经济学院认为,虽然美国接连推出加征关税措施,但可能因启动协商而暂缓或缩小范围,实际政策力道对各国经济冲击有限,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2.7%,仅较前次预测小幅下修0.1个百分点。
2.冲击供应链
企业可能需要通过重组供应链,进行多元布局和寻找新市场来适应,减轻关税的影响。
3.伤害消费者
可以确定的是,美国一旦对某个国家落实对等关税而中招的国家也以报复性关税回击美国,这些关税可能会被转嫁到两国的消费者身上。例如,若对加、墨关税政策最终生效,来自墨西哥的水果、蔬菜、酒类,以及加拿大的钢铁、木材、谷物等可能变贵;制造过程中,零件需多次穿越美墨加边境的汽车影响更大。
4.惩罚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
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曾经推动许多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崛起。
二战后的几十年,所谓的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香港、台湾和韩国——很幸运地在全球一体化处理程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实现了工业化。它们越是依赖出口导向型增长和对美贸易顺差,就越会发现自己在与特朗普政府的较量中处境艰难。
如果贸易战无法避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将付出更大代价,一些脆弱的经济体甚至可能被推向崩溃的边缘。
总体而言,新兴市场将面临美国贸易政策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投资决策被推迟,并影响与受美国关税打击国家有经济往来的新兴经济体。
中国:2954亿
墨西哥:1718亿
越南:1235亿
爱尔兰:867亿
德国:848亿
台湾:739亿
日本:685亿
韩国:660亿
加拿大:633亿
印度:457亿
荷兰:555亿
香港:219亿
澳洲:179亿
英国:119亿
巴西:74亿
新加坡:28亿
阿根廷:21亿
几内亚:1.322亿
中非共和国:3360万
美国与各大洲的贸易顺/逆差
欧盟(27国,未含未加入欧盟的欧洲国家):2356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12.9%
东盟:2277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11.6%
中亚及南亚:638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4%
中东:191亿美元(贸易顺差),较2023年增加39.8%
非洲:74亿美元,较2023年减少26.4%
数据来源: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
详看美国与东南亚各国的2024年贸易(商品)数据
大马:
●美对马的商品出口额为277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43.5%
●美从马的商品进口额为525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13.7%
●美与马商品贸易逆差为248亿美元,较2023年减少7.6%
新加坡:(贸易顺差)
●美对新的商品出口额为460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8.4%
●美从新的商品进口额为432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5.6%
●美与新的商品贸易顺差为28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84.8%
越南:
●美对越的商品出口额为131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32.9%
●美从越的商品进口额为1366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19.3%
●美与越的商品贸易逆差为1235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18.1%
泰国:
●美对泰的商品出口额为177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14.7%
●美从泰的商品进口额为633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12.5%
●美与泰的商品贸易逆差为456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11.7%
印尼:
●美国对印的商品出口额为102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3.7%
●美国从印的商品进口额为281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4.8%
●美国与印的商品贸易逆差为179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5.4%
柬埔寨
●美与柬的商品贸易逆差为123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9.4%
菲律宾
●美与菲的商品贸易逆差为49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21.8%
寮国
●美与寮国的商品贸易逆差为7.629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194.4%
缅甸
●美与缅的商品贸易逆差为5.793亿美元,较2023年下降15.5%
文莱
● 美与文莱的商品贸易逆差为1.116亿美元,较2023年下降1.8%
数据来源: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
特朗普“公平互惠计划”提及的贸易不公平例子
●巴西对美国乙醇征收18%关税,但美国仅对巴西乙醇征收2.5%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