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都是利益惹的祸! 脸书扛上苹果

- 文 +
脸书扛上苹果

全球两大科技巨头激烈互斗情况加剧。(图取自elements envato)

整理|郑美励

早阵子,母公司)总执行长再度在公开场合猛烈抨击,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两大科技巨头间为何结怨而且已经持续10年之久?

在美国最受欢迎的播客节目《Joe Rogan Experience》,炮轰自从乔布斯(Steve Jobs)发明iPhone后就没有任何重大创新,他甚至直接抨击“榨取用户金钱”,指其透过应用程式商店抽取30%的佣金,并限制第三方开发者与iPhone互连的可能性,间接影响了的利润。

双方非首次扛上

这番话可说是相当不留情面,但也不是省油的灯,过去也没少怼,互相攻击对于这两家科技巨头来说已成了家常便饭。这两大科技公司如此水火不容的原因可不是一个答案就能回答。

1、性格篇

库克和扎克伯格第一次打交道是在十多年前,当时库克是二号人物,则还是一家初创企业。库克是久经沙场的企管人士,通过为打造高效的供应链一步步升到现在的总执行长位置;扎克伯格则是哈佛辍学生,本着一种无所顾忌的言论自由态度建起了一座社群媒体帝国。

扎克伯格曾经和已故联合创始人乔布斯一起散步、吃饭,但他和库克显然不是这种关系,库克倒是经常和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见面,但和扎克伯格则只会在一些座谈会之类的场合偶尔来往。

2、理念及商业模式之战

性格或许注定了他们不能深交,但双方在隐私理念、创新上各有不同看法以及商业模式的竞争,才是彼此冲突的最重要原因。通过高价硬件实现盈利,其隐私政策是吸引高端用户群体的重要砝码;则依赖广告驱动的商业模式,需要大量用户数据进行定向广告优化。

扎克伯格对的猛烈批评,既是一种商业策略,也是一种个人立场。而未来,这种冲突或许还会以更加激烈的形式延续下去。

脸书扛上苹果

苹果和脸书在数据隐私上存在分歧。

(图取自elements envato)

的对立时间线

两人的不和浮上台面可以追溯至2014年。

当时已经是总执行长的库克在一次采访中公开批评等靠收集使用者资料获利的商业模式。库克直言:“如果一家公司主要靠收集大量个人资料赚钱,你就该感到担忧。”

库克随后又在隐私政策公开信中直白表示:“当线上服务是免费的,你不是顾客,而是商品。 ”这些言论直指谷歌和等靠收集用户数据获利的商业模式。扎克伯格反讽以高价产品剥削消费者:“难道因为你付钱给,就代表他们真的在乎你吗?若他们真的在乎用户,产品定价就不会那么高!”

针锋相对是常态

2018年爆发“剑桥分析丑闻”,被揭露未经用户同意,让政治顾问公司剑桥分析窃取5000万名用户的个资用于政治宣传,此事件后库克再度发难。

当扎克伯格问对方会如何处理这场危机时,爆料者称,库克克尖刻地回答说,应当删除所有它在自己的核心应用之外收集的用户信息,令扎克伯格目瞪口呆,因为依靠的就是关于其用户的数据,将在线广告展示给目标用户,实现盈利。

通过敦促停止收集该类信息,库克实际上是在告诉扎克伯格,他的业务难以为继。这番话彻底激怒扎克伯格。据《纽约时报》报导,他甚至下令管理团队放弃使用iPhone改用Android手机。

脸书和苹果

脸书和苹果,谁更会赚钱?哪一个企业的股东收益更高,看一看两家公司的财报即知,左为脸书,右为苹果。.

苹果与脸书的股价

近5年来,苹果与脸书的股价表现。蓝色为苹果,黄色为脸书。

以下还有几个引爆点:

●隐私限制

2021年两家企业可说是从互怼升级成为全面战争。真正让双方关系恶化的是2021年的iOS 14.5更新。

推出的“应用跟踪透明度”(ATT)功能,要求应用必须征得用户同意才能追踪其数据。这一举措直接切断了依赖用户数据进行广告精准投放的核心能力。

据估算,因此损失高达100亿美元(约443亿令吉)。这场政策改动,让扎克伯格对积怨至深,甚至直接在主流媒体上发布全版广告抨击,指控此举将重创小企业的广告效益。

从扎克伯格的角度看,的隐私政策不仅打压了的广告模式,更间接宣扬了的“道德优越感”,这是他无法忍受的。而从的角度来看,这一切只是为了兑现对用户隐私的承诺,同时削弱潜在竞争对手的优势。

的广告模式依赖于数据,而的隐私政策却处处设限;追求开放互联的生态,而则坚持封闭的硬件和软件体系,对于来说,的商业模式直接威胁到其”用户隐私至上”的品牌承诺。

扎克伯格多次批评长期采用封闭且高度整合的生态系统,通过其应用程式商店和iOS平台对应用的开发和发布进行严格管控,并从中收取高额抽成(如30%的应用内购买佣金),这使得开发者无法完全自主决定如何运营自己的产品。

相对而言,提倡的是开放的生态系统,让开发者可以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创新和创建应用。扎克伯格认为,这样的开放平台将有助于新创公司及开发者能像当初的一样,从宿舍或小型团队开始打造出全球影响力的产品,而不需要像现在这样受到封闭平台的限制。

科技业不满

对“税”的不满,实际上代表了整个科技行业对封闭生态的不满,但对于而言,App Store的高抽成和封闭性策略正是其商业模式的核心保障,是控制用户体验、保护利润率的基础。

游戏公司Epic Games曾因此对兴讼。Epic Games的游戏《堡垒之夜》试图绕过公司的机制,让玩家直接在游戏内付费或者让减少抽成比例,结果在应用程式商店被下架,但这场官司中,在10项指控取得9项胜诉,唯有在阻止开发商在应用程式中将用户转介到其他支付平台的反转向政策败诉。

●创新上的较量

从元宇宙到增强现实(AR)设备,的策略是构建一个兼具技术探索和消费级落地的闭环生态,而则更倾向于以硬件性能和品牌溢价为导向。

2024年2月推出售价3499美元(约1万5523令吉)的Vision Pro后,扎克伯格就在自己的社群平台帐号上发布影片,宣称的Quest不仅价格便宜7倍,整体功能的表现也更优越。他还强调,更关注用户的实际需求,而不是通过高价标榜技术的先进性。

如今据国外媒体披露,Vision Pro可能已停产,而 Quest系列以其亲民的价格和丰富的内容生态,占据了更多市场份额。

延伸至AI领域

双方的矛盾也延伸到了AI领域,希望通过AI技术打破生态壁垒,将自己的模型推向更多用户设备,但对隐私的高要求,使这种目标难以实现。双方曾讨论在iPhone导入自家开发的Llama AI聊天机器人的可能性,但却因的隐私保护措施不符合标准而告吹。最终,选择与OpenAI合作。

这场“AI合作破局”也揭示了AI技术应用中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一种是以用户隐私和封闭生态为优先的安全导向型发展;另一种是强调开放性和协作性的技术驱动型发展。

存在竞争的企业

●X(前身为推特)
●谷歌及旗下的Youtube
●Snapchat
●TikTok
●亚马逊(云端运算、直播带货等功能与的社交电商功能存在竞争关系)
●Pinterest(与Facebook在电商领域的布局存在一定的重叠)
●微软(双方在、云端运算、VR、元宇宙科技(包括HoloLens和游戏平台)存在竞争)
●传统媒体

马克扎克伯格

马克扎克伯格

(取自官网)

两人的公众形象

公众形象复杂,公众对他的评价呈现两极化。

正面

作为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被认为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他创造社交媒体的全新模式,连接全球数十亿人,同时他白手起家,在年轻时就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激励了许多年轻人。他和妻子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捐赠了大量的个人财富,致力于改善教育和医疗等领域。

负面

多次发生用户数据泄露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隐私问题的担忧,平台被用于传播虚假信息和仇恨言论,引发了关于社交媒体对社会影响的广泛讨论。此外,的市场支配地位引发了反垄断调查,被指控滥用市场力量。就个人形象方面,扎克伯格在公众面前的形象相对单一,被认为缺乏个性和魅力。

库克

库克

(截图自官网)

相对于扎克伯格,库克的公众形象相对而言更为正面,但同样存在一些争议。

正面

库克被在乔布斯离世后接手,成功地将公司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保持作为全球最有价值公司的地位。尽管库克时代的在创新方面不及乔布斯时代那么激进,但仍然推出了一些备受好评的产品如Apple Watch、AirPods等。此外,库克在社会责任方面表现积极,公司在环保、多样性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库克本人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这些问题的关注。 

负面

相较于乔布斯,库克被认为在产品创新方面缺乏足够的魄力,产品在外观设计和功能上趋于同质化。有些人认为库克在经营时过于保守,错失了一些发展机遇,例如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领域的表现不够积极,同时的营收过于依赖iPhone,缺乏多元化的收入来源,这被认为是潜在的风险。

库克的评价相对比较平衡。他成功地延续了的辉煌,但在创新和多元化方面仍有待加强。

视频推荐 :

相关新闻

苹果
脸书
马克扎克伯格
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