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锋:2025年全力推荐《我,刀枪不入》!
报道:杨佩丽
摄影:姚春显
这是一本颠覆传统成功学的自我成长书籍 !它不只是一本励志书、热血自传,还获选最佳商业书籍 !向来喜爱阅读的叶剑锋自有声书和访谈节目开始接触这位作者,然后再把英文版和中文版书籍细细品读,把书中得到的启示融会贯通到生活中。
本书作者大卫·哥金斯 (David Goggins ) 的人生与一般认知的成功相去甚远。他没有积累亿万财富,也没有获得很高的社会地位,但他成功摆脱失败的过去,克服了恶劣环境,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成长于失能家庭的大卫·哥金斯,自幼遭家暴、贫穷、因忧郁暴饮暴食而肥胖。日常生活中,他也因为身为黑人,在学校备受种族歧视,仿佛出生就拿满一手烂牌。他放弃了吗?并没有。
这位出生似乎就预告失败的年轻人,越活越勇敢,以坚韧之心翻转一切。他是史上唯一通过美国海军特战海豹突击队、陆军游骑兵、空军战术管制组等三项菁英训练的人;他先天心脏有隐疾,却在铁人三项、恶水超级马拉松等多项世界级耐力运动赛事里创下了许多新的纪录,夺得惊人成绩;他在17小时内完成4030个引体向上,为前《健力士世界纪录》保持人。他同时也是一名备受欢迎的演讲者,经常受邀为企业员工、美国各地的职业球队及数十万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他的访谈影片创造上干万观看人数。
无论在身体或心灵上,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在大大小小的领域里影响无数人。
突破的力量
“2018年,大卫·哥金斯(David Goggins)的《我,刀枪不入》出版,可以说给了我巨大的启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经历。记得书里有这么一句话说,‘给自己一个机会,试试看,或许会成就不一样的未来’”。浅显一句话,却蕴藏人生哲理,这句话,让叶剑锋深有感触。
拥有专业新闻主播形象的叶剑锋于2004年正式踏入电视新闻行业,镜头前表现稳健,颇有大将之风。但原来初入行时,他也顶着许多镜头背后的压力。“回顾2004年,我正式踏入电视新闻行业,成为一名电视新闻主播。但我并非新闻科班出身,初入行时,不免面对着许多压力,例如缺乏新闻背景、经验不足等,甚至连专业的采访技巧都得从零开始学习。尽管充满挑战,但我始终相信,这是一次可以发掘自己潜力的机会。”
他坦言尽管薪资不如以前当大学讲师时优渥,但他告诉自己,至少是一个可能,去给自己制造更多机会的可能。“现在想起,就如哥金斯一直强调的一句话——“突破自己的限制,才有机会活出更好的自己。”
“心智的茧皮”
叶剑锋说:“书中提到,我们可以通过‘心智的茧皮’来提升面对困难的能力。所谓的‘心智茧皮’,就是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不断练就的心理韧性。而我在职业生涯中的每一次挑战,似乎都在验证这个概念。
“例如,早年我曾主持现场粤语清谈节目《大家早晨》。对于一个几乎完全不懂粤语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天方夜谭。为了胜任这项工作,我必须边主持边学习,边学习边进步。还记得那时,每次直播前,当我拿起稿件时,总有那么一刻想退缩,但脑海中总会浮现一句 ‘坚持学习,才会进步’。现在想起,这不正是哥金斯的提醒吗?
“你要做的,是在平时会停下来的时候,却坚持下去。”
正是这种坚持,让叶剑锋逐渐克服了语言障碍,也在过程中培养出更强的心理韧性。他说:“哥金斯说过‘你原以为不可能做到的事,将成为你人生中天天都在做的事情。’我想,这就是‘心智茧皮’带来的力量。”
心智的磨练
叶剑锋表示:“《我,刀枪不入》这本书另一个让我深有感触的地方,是它强调了心理韧性的另一面,作者说道‘不要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而要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动力。’我回想当自己刚成为一名新闻主播时,我就有幸接到不少大品牌广告代言机会。这些机会固然让我感到欣喜,但也引来了不少闲言碎语。然而,我选择不为这些声音所困扰,因为我一直觉得,与其质疑自己,不如证明自己。
“哥金斯书中提到,唯一能让你汲取力量走下去的,只有你自己。他也相信别人的看法无法决定你的价值,你的实力和态度才是最有力的回击这个信念。这些话让我更加笃定,最重要的不是去证明别人错了,而是用行动证明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与哥金斯不同,我并不鼓励‘自虐式’的身体磨练,但在心智上,我完全认同他的观点:‘生活的困难是无可避免的,而强大的心理韧性是我们真正的武器。’无论是面对职业挑战,还是处理生活中的困境,心智的磨练是不可或缺的。”
书名:《我,刀枪不入》
作者: 大卫·哥金斯(David Goggins)
咀嚼文字意义
对于哥金斯在书中提到“40% 法则”,叶剑锋亦深有感触。“当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到达极限时,实际上只发挥了40%的潜能。这句话让我反思,在职业生涯中,我也曾多次觉得‘坚持不下去了’。但每一次,当我努力突破那40%的心理障碍时,总能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强大。”
每每阅读时,叶剑锋总会细细咀嚼文字,反复琢磨字里行间的意义。他引用哥金斯作的总结说道:“生活就是一场心理游戏,我们唯一的对手是自己。这本书的作者还说如果你想主宰你的心智,就必须对‘努力’上瘾。这句话让我认识到,唯有坚持、磨练和调整,才能在挑战中不断提升自己。”
“《我.刀枪不入》教会了我一个简单却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动机只是狗屁,但当你拥有驱动力时,前方的一切阻碍都会被粉碎。’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驱动力,因为只有驱动力才能支撑我们走得更远,活得更精彩。”
没有人天生就是输家。好好翻阅这本书,让这个激励人心的故事帮助你超越自我,你会发现自己刀枪不入,任何艰难都难不倒。
哥金斯在书中提到“40% 法则”
养成积极心态的关键
被美国媒体誉为“地表最强男人”的大卫·哥金斯亦在全球引发把不可能变可能的“哥金斯心态”热潮,这风靡全球的哥金斯心态包括:
●在最想放弃的时候,做出最大的努力;在最缺乏动力的时候,做到最好!
●锻炼身体是管理心智最佳的捷径,能对承受压力、分配时间、集中注意力等等有最及时的反馈。
●在镜子前真实地面对自己的优缺点,并用便利贴写下阶段性目标,无论大小。
●将克服难关的所有历程存起来,再次遇到困境时取出检视品尝,使之成为未来的能量。
●设定大于自身要求的目标,会发现自己远比想像中还要强悍,因为我们认为的极限,往往只有真正能力的40%
●摆脱受害者心态,因为那只会带来怨恨之心。面对外来的困难,找出恐惧之处,磨练心智使之长茧,厚实如装甲,让自己无所畏惧。
仅使出40%力量
书中重要摘要:
“我们认为的极限,往往只是真正能力的40巴仙”
人的身体就像一辆改装车,表面上看起来可能不一样,但在内心深处,我们都有巨大的潜力,和一个阻碍我们达到极限速度的调节器。
在汽车中,调速器限制燃料和空气的流量,以免引擎烧得太热,而这给性能带来了上限。这是一个硬体问题:调速器很容易移除,如果拿掉调速器,就能看着你的车像火箭一样冲破时速两百公里。
而在人类身上,这是一个比较微妙的过程。
我们的调速器深深埋藏在心智里,与我们的身分交织在一起。
它知道我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它解读我们一生的故事,然后形成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以及希望别人如何看待我们。这是提供个人反馈的“软体”,反馈的形式是痛苦和疲惫,但也有恐惧和不安全感,而且它利用这些情绪来怂恿我们在放手一搏之前停下来。
但重点是,它并没有绝对的控制权。与引擎中的调速器不同,心智里的调速器无法阻止我们,除非我们相信它的谎话,同意放弃。
可悲的是,大多数人在只付出最大能耐的40巴仙左右就放弃了,即使觉得自己已经到达绝对极限,我们还有60巴仙的力量可以发挥!
挑战总会存在
40巴仙法则可以应用到我们做的一切事情上,因为人生几乎没有什么事会完全如自己所愿,挑战总是存在,而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业上,或是在最紧密或最重要的关系中感受到考验,我们都会在某一刻很想背弃承诺、想放弃目标和梦想,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妥协,因为当深埋在我们思想、心灵和灵魂中的宝贵力量只取用到汲取用了不到一半,我们会感到空虚,仿佛已经被掏空。
我知道接近能量上的死胡同是什么感觉,我有过太多次经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