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加马:AI 转型一日学吉隆坡终站》的压轴论坛《我AI故我在》,小马(左起)、拿督潘健成、刘哲涵博士和作者孙德俊进行对谈。
《企业加马:AI 转型一日学》是由知名企业主持人小马发起与策划,Jooy Media 主办的人工智能全马巡回讲堂。我有幸受邀成为系列活动的主讲人之一。从2024年4月的中马KL站,到7月的东马古晉站,到8月的南马新山站(9月北马槟城站我因为有事而无法参加),然后再回到11月28日和29日的《企业加马:AI 转型一日学吉隆坡终站》,这一路走来,真的是感触良多。
首先,当然是要谢谢主办方小马和Jooy Media,和他们的超强团队,这是一场场精彩的、令人舒心的合作和巡回。
再加上一路以来和许多业界的好朋友,因为这场巡回”演出”而多次合作,因此,大家培养了更深厚的友谊和一种革命情感,这是这一系列活动以外的一个“意外收获”。
这半年了,因为这个活动在国内跑了不少地方,我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观察和想法:
1. 学习没有终点:
不管是因为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兴趣,或是因为错失恐惧症(FOMO),还是因为希望通过人工智能的应用以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或是公司的效率等不同因素……通过这些活动,我看到的是好学的人真的不少。
而且,从吉隆坡4月那一场到11月这一场的学员的表现和反应,我们也可以看得出参与者在经过了半年之后,又对人工智能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要求了,这种进步绝对是好事。
学习真的没有终点,只是看你是不是还在原地踏步而已。
2. 把科技当作好帮手:
我向来主张,在AI时代,应该把自己当主驾驶,让AI做我们的副驾驶,成为我们的好帮手。
我发现,许多参与者也是带着这样的观念去学习和接受人工智能等新应用的,而不是去排斥它、或是惧怕它。此时此刻,这个观念非常重要。
3. 不要为了AI 而AI:
虽然我们可以把AI当成好帮手,但是我一直告诉与会者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不要为了AI而AI。
做事情一定要回到事情的根本,到底痛点是什么?这个痛点是不是可以通过AI解决?还是可以使用别的、更好的方法去应对?
科技固然重要,但是它只是生活和经营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千万不要盲目跟从,为了AI而AI。
4. 数据是关键:
此活动的吉隆坡终站增加了4个实践工作坊,我负责数据工作坊。起初,我以为数据是沉闷的课题,可能不会太受与会者欢迎。想不到的是,在那两天最多人登记的就是数据工作坊。
我欣喜见到这样的情况,毕竟人工智能的使用场景,和数据脱离不了关系,甚至可以说,越多数据会呈现越多的可能性。
如今,我看到与会者认知到数据的重要性,这真是一个好的开始。
5. 每一天都在求新求变:
吉隆坡终站的压轴论坛《我AI故我在》,小马、刘哲涵博士和我有幸和群联电子创办人拿督潘健成进行对谈。
拿督潘健成也通过大会向大家介绍了群联的人工智能新产品aiDAPTIV(https://www.phison.com/en/aidaptiv-plus-ai-data-storage-solution),这个强调边缘AI(Edg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产品,矢志要为顾客把大型语言模型的训练和使用带到本地终端和设备上,让顾客不需要经常依赖云计算的情况下实现实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我在会上就打趣的说,在云计算上面使用AI,就像是在公共泳池游泳;边缘AI的方案就好像让我们拥有了私人游泳池一样,通过这样的在地方案,让数据更加安全,企业更有主导权,这绝对是未来其中一个选项。
传统上,群联是一家硬体导向的公司,但是这一次的产品却是“软硬兼施”的,他们甚至在aiDAPTIV上开发生成式AI驱动的ERP 系统。
会后我就私下对潘健成说,我佩服群联的决心,即使已经这么成功,还每天求新求变,每天在“转型”。谁还敢说:“每天都要转型,好累啊。”的话呢?
6. AI和科技的觉醒运动:
一个活动的成功,除了主办方和讲者,出席的观众更是办演重要的角色。谢谢一路以来出席支持这系列活动的观众,真心希望他们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而学到、或认识到新的认知和know how。
AI和科技的觉醒运动,只是一个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借助这个浪潮,提升个人或者是企业的竞争力,然后迎向更美好的明天。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开场时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所以我在吉隆坡终站的开幕演讲结尾时说:“如果你什么都不做,错过了这个时代,那就是最坏的时代。
如果你掌握时代的脉动,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这就是最好的时代。”
与大家共勉之。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