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元首苏丹依布拉欣陛下为北京外国语大学(BFSU)马来研究高级访问学者教席,正式命名为“苏丹依布拉欣马来研究高级访问学者教席”,将进一步深化两国教育和人文领域的合作。
高等教育部发表文告表示:“苏丹依布拉欣马来研究高级访问学者教席的命名彰显马来西亚与中国自马六甲王朝时期以来建立的密切友谊。”
高等教育部指出,高教部于2007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设立马来研究高级访问学者教席,认可该大学在中国马来语发展起到的一贯作用。
致敬维护马来语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贾文键教授认为,新名称将进一步激发北京外国语大学继续努力在中国推动马来语的发展势头。大马驻中国大使拿督诺曼莫哈末则表示,新的命名是对于北外与其他16所中国高等学府在中国发展和维护马来语的致敬。

北外的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队,后发展为中央军委外国语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根据马新社报道,马来语中心成立于1997年,当时大马政府与中国政府就教育领域的合作达成协议,尤其是在中国开展马来语学习。2005年,马来语中心升级为中国马来研究中心,正式成为马来语、文学和文化在中国的学术活动和发展的基地。
北外与马来西亚政府和学术界的关系非常密切,不但推动马来语的教学,在促进民间学术与文化交流也非常积极。北外与马来西亚的互动频繁,经常组团访问马来西亚作学术交流,探讨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机遇。
语文是推动人文交流的重要媒介,具有强大的催化作用。良好的语文沟通不但能促进彼此的了解,更容易建立真诚的情谊。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与全球各国都有外交关系。作为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中国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语言更赋有重大的外交使命。
语文扮演重要角色
在外交领域上,语文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显得重要,北外作为中国重点的语文高等学府,已经获批开设101种外国语言,积极培养精通外语的外交官员,拉近与全世界人民的距离。
马中两国具有历史久远的友好渊源,1974年建交以来,双方的关系稳健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相应开放人民自由交往,人文交流、经贸往来和企业投资不断攀升新高度。多年来,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投资氛围也益见热络。
正如我国驻中国大使拿督诺曼莫哈末所言,从鲜果榴梿出口、互访签证放宽、职业教育合作以及双边贸易持续增长,在在印证马中两国良好密切的外交关系。
以心相交能成久远,语言与文字是最能打开人心的钥匙,我们希望马中两国继续强化学术与人文的交流,也通过教育的催化,促成两国更融洽的友好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