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约6日讯)周一交易屏幕上闪现的数字,连市场老手都感到震惊。
在东京,日经指数暴跌12%。在首尔,首尔综合指数重挫9%。当纽约开盘钟声敲响时,纳斯达克指数在几秒钟内大跌6%。加密货币下跌,股市波动率指数VIX暴涨,投资者纷纷涌入美国国债这种最安全的资产。
周一的剧烈波动是标志着上周开始的全球抛售的最后一击,还是预示着长期下跌的开始,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多年来支撑金融市场上涨的支柱——全球投资者所依赖的一系列关键假设——已经动摇。事后看来这些假设有点天真:美国经济势不可挡,人工智能AI将迅速改变世界各地的商业模式,日本永远不会加息、或者加息幅度无足轻重。
过去几周接二连三的证据推翻了他们的论点。美国7月就业报告表现疲软。大型科技公司由AI驱动的季度业绩也是如此。日本央行今年第二次加息。
接二连三的重拳让投资者猛然间看到了一些行为所固有的危险,诸如英伟达股价在不到两年时间里飙升11倍,大举买入垃圾级贷款打包成的债券,抑或是在日本借入资金、投入墨西哥支付11%的资产。在三周时间里全球股市蒸发了大约6.4兆美元(约28.56兆令吉)。
瑞穗银行在新加坡的经济与战略主管维努瓦拉坦说:“这是大平仓。”用交易员的话来说,试图选择恰当的时机买入正在下跌的资产,就像试图抓住一把坠落的刀子。他说如今“到处都是坠落的刀子”。
像这样的市场恐慌会带来大大小小的风险。其中最突出的是,如果抛售的时间足够长而不加遏制,可能会打乱金融体系,放慢放贷,并成为压垮全球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促使人们呼吁美联储开始降息,一些人认为甚至要赶在9月下一次政策会议之前。在债券市场,投资者涌入短期美国国债,一度导致2年期国债收益率低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这是逾两年来第一次。
1987股灾再现
对于艾德·亚德尼这位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密切跟踪市场的经济学家而言,市场的突然崩盘让他回想起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那场暴跌导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暴跌23%。亚德尼指出,这很可怕,但归根结底并不是经济末日的预兆。
当时的内在含义是“我们已经陷入或即将陷入衰退,而这根本没有发生”,负责亚德尼研究的亚德尼在彭博电视上说,“这实际上更多地与市场的内部机制有关。我认为这次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就内部市场动态而言“我认为现在的情况(与1987年)是一样的”,亚德尼表示,“这种抛售在很大程度上与套利交易平仓有关。”
在当前的牛市中市场也受到对衰退过早担忧的冲击。在去年初短暂的银行业恐慌期间,就出现了这种担忧,但随着美国经济继续强劲增长,担忧又以几乎同样快的速度消退了。股市也从2022年的惨败中强劲反弹,今年徘徊在纪录高位。
但最近几天全球市场情绪的转变非常明显,打破了通常的夏末平静,并扰乱了休假计划。
随着各个市场亏损不断,Miller Tabak的首席市场策略师马特·马利冲回了自己在伦敦租住的地方,拿出了笔记本电脑。他当时是和家人一起去那里度假,但这些计划现在都取消了。
和亚德尼一样,他也记得1987年的股灾,以及那次股灾给他带来的震撼,并表示周一早上他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你不可能每天醒来都会发现这样,”马利说,“我还记得1987年的情形。”
动荡因素增强
引发周一市场动荡的因素几周来一直在稳步增强。
7月初就在科技股触顶之际,日元开始大幅升值,投资者预期日本央行将加入其他央行,撤回大量货币刺激措施。这促使交易员平仓所谓套息交易以保住利润。这反过来又给全球市场带来了抛售压力,因为借来的钱还回去了。
紧随其后的是不断发布的业绩报告,加剧了人们对大型科技股涨幅过高的担忧。亚马逊和英特尔业绩令人失望后股价双双下挫。
与此同时债券市场不断闪现出越来越多的担忧,而数据暗示经济的某些领域开始降温。到了周三,美联储将利率维持在20多年高位不变,而日本央行收紧政策,债券已经上涨。周五美国失业率上升且就业增长远低于预期后,债券进一步走高。
华尔街的经济学家开始预测美联储将需要突然降息0.5个基点,甚至会在两次会议之间采取行动,而这种做法通常是在危机发生时才会采取。
跌幅令人惊讶
瑞穗证券的大森将希周一早上6点就到了办公室,准备迎接市场大幅波动,但就连他也对抛售规模感到惊讶。
随着日元暴涨3%,日经指数全天下跌。截至收盘时其跌幅为1987年以来最大。
“这打破了我所有的预期,”驻东京的策略师大森将希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些难以想象的交易领域。准备迎接更多挑战吧。”
市场跌势蔓延到其他亚洲市场,并波及欧洲,主要股指下挫,然后波及美洲。还传染到了信用市场。
到美国下午晚些时候,股市从低点回升,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3.4%,债券市场企稳。但这并不能安抚惊慌失措的交易员,他们犹豫不决是否能将此归结为又一次虚惊一场。
“我还是很担心,”马利说,“我们仍然担心企业盈利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