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侨生教育政策和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实行的缘故,从20世纪开始,不少大马华人选择台湾求学深造,甚至有的在台湾发展,落地生根,建立新家庭,开始崭新的生活。
马来西亚华裔是清朝末年及民国成立后自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迁徙至马来亚发展。随着在大马生活,饮食方面除了保留华人的传统食物外,还喜欢马来人、印度人的料理。华裔的饮食习惯偏向重口味,添加香料在料理当中。但,台湾北部人喜欢清淡的食物,追求少盐少糖;台湾南部人则喜欢偏甜的食物,无糖不欢。
马来西亚华人刚到台湾生活,最不习惯的便是饮食文化。在台湾,走进麦当劳买薯条,只会附上一包番茄酱,并不像大马那般,会提供自助的辣椒酱区域。台湾的辣味只限定于麻辣味,大马的辣味还分成了麻辣味、“tomyam”味、“sambal”味等,五花八门,简直无辣不欢。大马的重口味料理也只能在台湾的大马料理餐厅出现,并且价格昂贵得令人咋舌。平时一碗7块钱的云吞面,在台湾便能卖成185台币(约26.50令吉)。
大众运输方便又节省
在台湾只需要一双腿,便能搭乘大众运输(例如公车、捷运、Ubike)到你想要的任何地方。这对于每个台湾人来说,既方便又节省。在台北生活,就算没有摩托车或汽车,使用悠游卡搭乘任何一种公共交通工具,依旧方便自如。
马来西亚的国土面积相当于台湾的9倍,交通工具变成了最重要的生存工具。可大众运输只有首都吉隆玻堪称发达,但交通网的分布在全国仍然不够密集。马路上很难见到人行道和斑马线,供行人穿越马路。每户家庭中都至少有一辆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在这终年烈阳高照的国家,马来西亚人已养成没有车即没有脚的生活模式,有车子才能出门。
大学生到咖啡厅念书
马来西亚的咖啡店分成了两种,即“kopitiam”和文青咖啡厅。“Kopitiam”几乎是马来西亚华人的必吃早餐店。吃的不单是一份简单的早餐,更是追求那醇厚的古早味味道,还有那简单放松的生活。随着时代进步发展,文青咖啡馆逐渐兴起。慢慢地,年轻人追求美感、氛围感,喜欢到咖啡馆点一杯咖啡聊天,在具有氛围感的咖啡馆过一个惬意的下午茶时光。
但在台湾,咖啡厅是每位大学生的读书好去处。他们前往咖啡厅为的不是惬意放松的生活,而是求一个安静的地方专心念书。点一杯咖啡(价格约200台币,29令吉),便坐上一整天,浸泡在学习的氛围当中。这现象发生在每间咖啡厅,每逢周末时,咖啡厅座位都几乎人满,大家各自用平板、笔电专心写作业。临近期中、期末时,座位都得提前预约,否则临近下午1点,早已没座位读书,这已成为台湾的社会现象。
台湾追求高学历、优质的工作,家长送小孩上各种才艺班、补习班,甚至不惜重金请家教,为的是让小孩子从小有好的教育,考上好大学。小孩子从小得接触各种才艺,功课也不能落下,处于紧张的学习氛围。
比起台湾的教育,大马相对轻松,放学后还能跟朋友一起打球运动,晚上才回家写作业也不迟。大马家长希望孩子有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不强求孩子必须考上好大学,凡事尽力而为。
马来西亚一直以多元种族的文化为傲,并且三大种族和谐相处,形成多元文化社会。台湾追求自由,尊重每个人的想法、意见,包容性高,社会接受度也高。虽同为华人,但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思想和观念。
视频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