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的台湾“九合一”选举落幕了,结果也出炉了。国民党在22个县市中夺得13席,执政民进党仅赢了5席。若将未来执政的县市用蓝绿颜色标注,可见蓝色几乎覆盖了大半个台湾,而绿色被压缩到西南一角。
台湾领导人蔡英文为了显示为选举失利负责,于11月26日当晚即宣布辞去民进党主席一职。
当民进党大败的消息传出后,不少美欧主流媒体发表评论称,2022年失败反而有利于该党2024大选。选举的“钟摆效应”令到2024年时“钟摆”将摆回2022年输的一方。
台湾选民只是想给民进党一个教训,并不是要“下架”民进党等等;甚至参与新北市选举结果败北的林佳龙当晚也高喊:民进党的基本盘没有出来。
总之,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的崩盘主要是选举的“钟摆效应”,不一定是该党执政有问题。
台海紧张打破平静生活
虽然地方选举主要是“选人”不“选党”,民众较关注候选人的地方工作成效及对民生的投入。但是,当执政党的执政路线转化为对民生福祉的损害时,当执政党的手段不单单针对政敌而外溢到普通百姓时,当执政党的腐败不仅仅伤害到整体利益而直接侵入到民生时,地方候选人的选情就可能被执政党拖累。
为此,本人以为,“钟摆效应”或许存在,关键还是台湾民众对蔡政府执政六年来的成绩打上一个大大的“X”。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两岸关系紧张令民众缺乏安全感。蔡英文在六年前上台时,基于不承认“九二共识”即“一中原则”,令到两岸关系急速降温,两岸之间的沟通渠道停摆,双方陷入“冷对抗”。
2017年之后,美国特朗普政府操弄“以台制华”,蔡当局积极配合,海峡两岸由“冷对抗”转为陆方的“武力试探”。 大陆各类战机/军舰在台海上空及周边海域开展常态化巡航。
到了拜登政府,美方“以台制华”变本加厉,其中以美国前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达到顶峰。大陆报之以解放军“围岛”实弹演练,结果是台湾海峡所谓的“中线”没了,大陆的导弹飞越台湾岛上空,大陆的军舰逼近台湾所谓的12海里领海基线。
台湾海峡的持续紧张,以至于西方预测大陆将于2027年之前“武统”台湾。眼见稳定和平的日子将要到头了,台湾民众还会支持现政府及其背后的民进党吗?
疫情令政府腐败更显露
民进党屡试不爽的“抗中保台”牌,此次为何失效?原因是所谓“抗中保台”已沦为“倚美谋独”及“以武拒统”;加上与美方的“以台制华”暗通款曲,直接导致台湾海峡成了“全球最危险的地方”之一,令到民众平静生活被打破,安宁的日子遭战争威胁。“抗中保台”虽是政治口号,“以台制华”虽是美国的图谋,其结果却是台湾民众的生活受威胁,那就要用选票说话了。
二是疫情令台湾政府的腐败更加显露。蔡当局的腐败表现在政治酬庸及司法不公,追杀政敌和清算党产、官员论文抄袭等诸多方面;然而,与普通民众最切身利益的及令民众感受最深的,还是在抗击疫情中所暴露出的疫苗采购及相关的利益链。
上述问题便集中体现在台湾卫生福利部负责人陈时中身上。陈时中在领导整个抗疫过程中的忽悠民众、假话连篇、形象不佳先不说,就是台湾自产“高端”疫苗为何受官方“硬撑”就讲不清道不明…。这就是陈时中参选台北市长输给国民党蒋万安14万票的根源之所在。
牺牲民众利益换美支持
三是蔡政府牺牲民众利益换取美国的支持。只有政党利益没有是非黑白,政策“发夹弯”表现在民进党在野时反“美猪”进口,执政时开放“美猪”换取美方军售及对民进党/对蔡英文本人的支持。
问题是,民众的福祉呢?美国能保台湾平安吗?若不能,政府用民众的利益换来的只是政党及领导人的利益,而民众却成了牺牲品。
从美军阿富汗撤军到俄乌冲突,再到欧洲的能源危机,正应了基辛格的那句名言:“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而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
“九合一”选举,台湾民众已用选票对牺牲民众利益换取政党利益的行为说“不”;若在余下两年里,蔡当局还不改弦更张的话,2024大选时民众一样会对民进党及蔡英文的接班人投下反对票。这是可以预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