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市场大转变,千禧一代面试均摆出高姿态。
独家报道:黎添华
(吉隆坡3日讯)“告诉我,为何我需要到你公司上班?”
“与其认识你公司,不如你先看我的履历?”
——别怀疑,这些不是所谓人才的面试台词,而是社会新鲜人应征时的开场白。
越来越多公司反映目前人手短缺,其中除了早前因疫情受挫的旅游业、酒店业、美发业外,零售及餐饮领域也面对同样的问题,而一些企业更发现,投入职场的千禧后在应征时,姿态更是大相径庭,不啻要老板看他们脸色,求职与征聘的立场俨然对调了起来。
擅长处理人力专项的JP ASIA企业咨询顾问曹思滢在接受本报访问时就表示,许多千禧后因为没有家庭负担及生活压力,因此出来社会后并不介意有没有工作,甚至在求职时摆出高姿态。

曹思滢
过去人找工 如今工找人
曹思滢引述本地一著名求职网站的数据显示,过去每年年杪放在该网站上的工作空缺介于3万2000左右,然而去年杪竟高达7万多,情况令人意外。
“虽然说疫情期间经济疲弱,但是很明显还是很多工作空缺,这是因为不少人变得更挑剔,也不担心自己有没有工作。”
她也说,千禧一代多趋向电子商务、炒虚拟币也是导致他们不愿打工的原因,而长达2年疫情的居家作业,更让他们不想再前往办公室中就业。
据本报游览多个国内社媒求职专页,以及群组中所见,不少毕业生在求职上都较过去更有“要求”,更经常上演“开除老板”的戏码。
不仅如此,类似事件在网上更吸引许多同温层的叫好,回响极大,在在反映出部分年轻人在觅职上的态度。

陈世安
自恃选择多 “奇葩”敢敢说
铁饭碗(Ricebowl)创办人兼总执行长陈世安表示,奇葩觅职者确实存在,但是并不是多数,而导致这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市场上的工作选择变多了。
他说,经济开放后,许多领域复业或扩充业务,市面上的工作无疑就变得较过去多,而觅职者在多选择的情况下,“自然变得看似更高傲”,如选择工作较轻松、环境较舒适,以及薪水更高的工作。
“所以,与其说‘高傲’,倒不如说是现在的人选择权更多了。”
他说,疫情期间很多生意受到影响,失业率高企,招聘广告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当时还算是“人找工”,不过去年8月开始,许多公司便开始积极征聘。这主要是因为去年经济活动开放的关系。
“尤其是蓝领领域更因为外劳流失而变得更多空缺,其中餐饮业就出现‘抢人’现象。”
期间,他也说,白领领域在疫情前就很缺人,如今则随着政府开放经济后而变得更加极需人力。
顺应员工脾性激发潜力
“能改变自己叫‘神’,改变别人的人叫‘神经’!”
曹思滢坦言,基于原生家庭的关系,要改变一个人是极度困难的,因此与其期待新生代改变,倒不如老板自己求变,如专研征聘学问,并在顺应年轻人的脾性下善用人力。
她说,只要企业懂得征聘,并在吸纳后懂得如何与年轻职员沟通共事,千禧一代的创意和爆发力是绝对可以协助企业拓展到另一新高度。
再来,她也认为,单靠企业调整并不能根治问题,更关键的在于父母必须得适时地给予训练,而非过度溺爱。此外,政府在教育方面则应该给予更全面的培训与指导。
不过,她提醒,年轻人自己也应该要意识到本身的态度是否适合在职场纵横,否则未来不仅经验不足、抗压性低、效率差,加上自视过高,最终必定被社会淘汰。
陈世安也认为,业者有必要做出适当调整,否则一旦严缺人手的情况持续下去,生意运作自然受到重挫,很难继续扩张。
“比如对白领业者,我们可以采取更灵活的工作时间及地点予员工,毕竟现在的员工比较趋向更舒适、更灵活的工作。”
再来,他也建议企业采取聘请兼职,或外包方式来解决人手不足的情况,这也是因“零工经济”时代下,多数年轻人已经更趋向自由业者方式。
人力市场朝个体化发展
他说,未来的打工一族在高要求、喜欢自由等情况下,会更倾向以“个人生意”方式发展,即,不局限于一个老板,或以“零工经济”的方式与雇主保持合作关系。
他提醒,一旦人力市场往这方向发展下去,人力征聘性质的企业、又或各大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都得做出相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