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终于来了,我国的健儿背负着上一届奥运的好成绩向日本出发,再次祝福他们比赛发挥顺利以及身体健康。胜负是比赛的必然结果,然而看到人们对选手和比赛胜负存在一些错误的想法,实在让人不吐不快。
首先,国家运动员要在奥运拿下奖牌,实力和运气都缺一不可。你有实力,但是却在奥运之前不幸受伤,也只能大呼倒霉,期待下一个四年再次绽放光芒。但运动竞技毕竟是青春饭,即使你是一流高手,总需要面对自身体能的局限。而且像奥运这种近乎“一战定生死”的竞技模式,更是把现实生活的“运气”成分发挥得淋漓尽致。
荧幕评球没有门槛
能够代表国家出征奥运的自然是这个国家最好的代表,纵使个别运动员可能存在技术或者实力短板,也都是最佳人选。上场比赛能否把实力发挥出来就是相当考验运动员自身的经验和心理素质,尤其是后者。有参加过竞技比赛的朋友应该会知道,当你面对一个强劲的对手时,能够做的事情不外乎就是维持自己的发挥并等待对手犯错。
在荧幕面前对运动员指手画脚是一件没有门槛的事,就好像我们在看足球比赛时喜欢批评一些球员怎么就不懂得传球给一些站位更好的球员,孰不知我们的观看视角是比足球运动员高许多,场上的足球员是不具备观众的视角。
更重要的是,大家把传球说得这么容易,等到自己下场踢球时,那个左右脚的不协调程度不比初生婴儿学走路好多少。我有位羽毛球打得不错的朋友,曾经参加过县级比赛。他某次在羽毛球馆打球被一位小孩子要求来场友谊赛,结果输得一塌糊涂。他甚至说比赛进行没多久就已经感受到对手的失望之意,让他羞愧到恨不得早早结束比赛。
很多时候,大家以为自己在某些运动项目表现得还可以,就开始自信心膨胀并大放厥词,却不知那些代表国家的运动员都是经历多少轮的饥饿游戏而存活下来的强者,说他们是骨骼惊奇和万中无一的绝顶高手是一点也不为过。
人口基数愈大以及经济实力越强的国家,就越能够把这个饥饿游戏搞得更大规模和残酷。你培养万中无一的高手,他培养“亿中无一”的天才。这是一个数学铁律。小国要在体育项目有好的表现,要么是靠运气给自己送来一个数十年难得一遇的逸才,要么就是找到正确的训练方式然后持之以恒。新加坡挖角其他国家的运动员来给自己比赛,核心就是要引入这项运动的训练方式以及实力培养。这和企业为了获得某些技术而搞收购活动大同小异。
总的来说,运动员要在运动比赛拿奖不是简单一句“要努力”就可以办得到,而他们的存在更不是大家一句“差劲”就可以全盘否定,你哪里会知道他们都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