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指数
快讯
分享

土著股权只有16%?/陈金阙

- 文 +

首相慕尤丁宣布成立繁荣理事会以提高的经济地位。提高的经济地位是历届首相非常重视的政治议程之一,因为占了我国约70%的人口,首相只要表示非常重视的经济发展,甚至通过许多措施来达到这个目标,这可以轻易成为大选争取票源的有力武器;不过,今次首相宣布的企业,让我们感到非常意外。

2015年在企业所持有的只有16.2%,占30.7%,而外国人则持有45.3%,乍看之下,从2010年的23.1%跌到16.2%,非常惊人。政府自1970年新经济政策开始致力于增加,希望通过政策扶携达到30%,多年来皆有提升,可是,在2010-2015年这五年大幅度下滑,是令人不解的。这五年国家还在国阵的统治之下,政策没有任何巨大改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这个变差呢?问题发生在国阵执政期间,那么,巫统提高失败,难逃其咎;可是,这回宣布的是国盟,令人怀疑是不是和以前的计算出了什么差异。如果继续由国阵执政的话,这一次所宣布的会不会还是这个数字呢?

政府所宣布的计算方法,其中一个是是以股票(par value)来估价,不是;另一个是它排除了那些由政府所掌控的公司股份。这两个计算方法值得商榷。首先,我国的公司已放弃使用,而采取零的方式,因此,利用公司的和缴足资本来估计一家公司的价值,是不大公允的,正确的方法应该使用。这个方法尤其适用在上市公司,举个例子来说,马银行的股票数额只有112亿股,如果以(之前的)1令吉来算,马银行只值得112亿令吉,可是,马银行的却是860亿左右(以每股7.64令吉来计算)。

其次,的计算排除了政府,例如国库控股所持有的公司不被当成来计算。或许国库控股是为了加强国家多元化的投资,可是,其旗下公司若说完全没有,那是说不过去的。为了公平起见,即使这些不是百分百属于,也应该按照在国家的比例(即67%)来计算。

不想放弃拐杖

多年来,已成为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极容易政治化。首先,一面倒的认为早已超过30%,而且,马来西亚国民,人人平等,根本没有必要在这方面继续采取什么措施。不过,却又觉得他们明明人数超过67%,但是所控制的国家经济却还不到30%,所以心生不满;政府在这一方面也一直玩弄数字,不敢乱乱宣布已达到30%目标,以免引起的怨气。记得在2006年,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院公共策略中心主任林德宜博士大胆指出,拥有的上市公司早已超过30%,甚至达到45%时,这马上惹来巫统领袖的炮轰,说实际数字只得18%,最后逼得林氏不得不挂冠求去。能够进步本来是好事,尤其是数据证明了种族的强大,可是,现实里往往不是这回事,比起种族强大,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不放弃既得的优惠,以及那一根根的拐杖。

所以说,自新经济政策实行以后,30%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魔咒,没有执政党敢言及超越这个数字;为了保住特权,最好永远也不要超越这个数字。因此,个人认为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成立再多的理事会来提高地位,结果也是一样枉费心机。

相关新闻

土著
陈金阙
官联公司
非土著
面值
市值
股权
土著繁荣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