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中国复工政策挑战大/马来西亚安邦智库

在全球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大流行之下,中国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并开始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恢复经济正常化。

与美国和欧洲多个国家仍深陷疫情冲击相比,中国率先走出疫情阴霾在某种程度上令人惊讶,这使得市场对中国率先恢复经济抱有极高的憧憬。



毫无疑问,复工复产启动了生产制造和服务活动,推动了各个产业环节重新启动,也让数量庞大的产业工人有工作可做。

各地政府为复工复产做了大量工作,仅仅在疫情防控之下让上亿的农民工复工,就不是一个轻松的工程。

不过,事情并没有这样简单。

在全球化之下,率先走出疫情紧急状态,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就率先恢复正常,个别产业环节的复工复产,也不意味着产业链、供应链就恢复正常。

要指出的是,当前复工复产较好的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企业,它们的恢复状态并不代表所有的市场恢复情况。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其恢复正常运营的难度比估计的要大得多。



在海外需求减少、订单消失的背景下,在全球供应链中断之下,单一环节的企业复工复产并不能保证产业链恢复,也不会必然带来经济复苏。

等待市场回暖再出发

安邦咨询(ANBOUND)的研究人员认为,如果中国政策部门不能向中小企业提供减免税,不能提供资金支持或是免息贷款,那么唯一有效的政策,就剩下鼓励中小企业,尤其是受到世界市场重创的中小企业,采用无薪假的方式,冻结业务。

与一味追求复工复产相比,这样的政策至少保留了“会下蛋的鸡”,虽然这样做可能在短时期内会增加一定的失业,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但起码企业还有机会存在,等待市场回暖,再重新出发。

如果一定强制要求企业复工,强制企业不能解雇员工,那么实际上企业能够坚持的时间更短,最后大家一起下沉,没有机会和可能性再出发。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现在的政策应该冷静,对复工复产要区别对待,否则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

尤其是一些本来就积压了大量产品、面临资金短缺而且援助无望的企业,再加上沉重的员工薪资以及无效运营的成本负担,如果强制要求其复工复产,只能是更快地消耗掉仅存的运营资金,让企业更快走向死亡。

从宏观趋势来看,安邦已经反复声明,这次病毒疫情导致的经济危机,可能的持续时间达2年之久,寄托于经济立即出现V型翻转是不现实的。

欧足联甚至认为疫情会导致3年的影响,而奥委会正在讨论是否取消2021年的奥运会,日本则已清楚表明,如果2021年奥运会也不能举行,那么他们做好彻底放弃的准备。

供应链中断阻碍复工

要强调的是,急刹车之后的经济再启动,不是启动一家企业的问题,任何一家企业都要等待整个供应链上每一个环节再启动,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和迟滞,那么整个链条的启动就会落空。

所以,这种再启动实质就是一种重组生产的过程,非常复杂,需大量的时间。

为此,政策部门应该对于经济恢复做出适当的反应,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强制要求复工复产上面。现在看来,已经没有太多时间来解决这一问题了。

企业复工复产率是中国在疫情后经济恢复时看重的指标,也是多个地方、多个部门努力推进的经济恢复进展。

但在疫情大流行之下,全球供应链中断、海外市场需求变化,给复工复产带来了新的难题。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大数据

东南亚国家“靠边站”报告出炉 中国超越美成首选

整理|郑美励

如果东南亚国家被迫在美国和中国之间选边站,谁会获得最多支持呢?2023年的答案是美国,2024年的答案是……中国!且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早前,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亚细安研究中心公布《东南亚态势报告:2024》,这份逾70页的报告针对诸多课题如软势力、对国际及地缘政治的展望和观看、信任度、大国的区域影响力和领导力、中美博弈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调查了东南亚10个国家知识精英的看法。

这是该研中心连续第6年发布报告。调查在今年1月进行,1994名来自东南亚10个国家的学术界与智库、商界、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与媒体、政府部门、区域与国际机构代表在线上自行作答问卷。研究团队今年收紧参与资格要求,受访者必须对东南亚事务和时事具备一定了解。

大马高比率选中国

在被问到随着中美在东南亚争夺影响力和领导力,东南亚该如何作出最有利的回应时,受访者的选择是:

(1)46.8%主张继续优先加强东盟的韧性和团结以应对美中竞争带来的压力;

(2)29.1%主张奉行东盟的不结盟立场,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

(3)16.1%主张东盟与“第三方”接触以扩大战略空间和选项;

(4)8%主张选边站。

然而若势必得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时,2024年有更多受访者选择中国,中国获得的支持率比2023年的38.9%上升至今年的50.5%,这种趋势在大马(75.1%)、印尼(73.2%)、寮国(70.6%)、汶莱(70.1%)和泰国(52.2%)的受访者中尤为明显,报告指印尼、寮国和大马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强劲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中受益匪浅,他们对中国的偏好比2023年增加了20多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美国的支持率有所下降,从去年的61.1%降至今年的49.5%。不过,菲律宾(83.3%)、越南(79.0%)、新加坡 (61.5%)、缅甸(57.7%) 和柬埔寨(55.0%) 仍对其表示多数支持。这些国家对美国的支持率普遍下降,唯独在南中国海与中国有尖锐主权纷争的菲律宾对美国的信心显着提升,从去年的78.8%上升到今年的 83.3%历史新高。

调查结果反映趋势

这是自《东南亚态势报告》在2020年调查增设这道“选边站”问题以来,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首选。

原因究竟是什么?该中心早前曾以线上论坛方恒邀请国际政治专家学者解读该份报告。

根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指出,中国这几年对东南亚的影响力稳定提升,调查结果也反映了这个趋势。这是因为中国对本区域的关注稳定保持一致,美国的关注则随着不同政府上任而时断时续。同时,以哈冲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美国国际声誉的损害不少于伊拉克战争。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项目主任葛莱仪(Bonnie Glaser)指出,调查结果反映出区域对美国的失望,并期望美国改进。

对印太经济框架怀疑

虽然美国总统拜登2021年10月提出印太经济框架(IPEF),力图修复区域对美国经济领导力的信心,但调查显示,更多人对这个框架的成效抱持怀疑态度。此外,更多受访者认为美国减少了对本区域事务的参与,这进而冲击受访者对美国作为可靠区域安全伙伴的信心。

另外,东南亚期望美国与本区域有更多不同层面的接触,包括提供更大量的市场准入但期望并未实现。他也指出,今年的调查对象中来自商界以及政府领域的受访者比率增加,来自智库和学界的受访者比率减少,不同群体的关注点不同,也可能影响了今年的结果。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柯成兴强调,中国首次在选边站问题中超越美国,从表面上看是像一个新趋势的开端,但这个数字每年都会出现摇摆。他提醒说,美国去年的获选率较高,但此前也大多维持在50多%,如果只专注于谁跨过50%的分界线,就容易忽视这个长期的摇摆趋势。

影响东南亚对中国好感因素

就东南亚与中美关系的展望方面,受访者整体看好与中国关系的前景,1944名受访者当中多达1023名认为未来3年该国与中国关系会“改善”和“显著改善”,但认为一些事态的发展会影响他们对中国的好感,3个最重要的事态:

(1)中国在该国不断增长的经济主导地位和政治影响(38.5%,去年为44.3%),泰国 (56.3%)、缅甸 (53.2%)、菲律宾 (51.6%) 和柬埔寨 (51.2%)受访者尤其担忧。

(2)中国在南海和湄公河的强硬手段(37.2%,去年为33.3%),越南 (55.4%)、菲律宾 (54.8%) 和大马 (49.0%)等南海利益攸关国家感到担忧。

(3)中国利用经济手段和旅游业惩罚其国家的外交政策(35%),柬埔寨和寮国(均为43.1%)以及新加坡 (41.1%)最为担忧。

而中国该如何令不看好自己国家和中国关系前景的受访者改观?

当中最重要的3个事态是:

(1)中国必须依国际法和平化解主权纠纷(67%,去年59.8%)、

(2)中国尊重他国主权及不要试图限制他国外交政策(60%,去年54.2%)、

(3)解决贸易失衡问题,实现双边贸易真正互利共赢(40%,去年47.4%)。

哪个第三方势力可倚靠?

倘若东盟想寻求“第三方”力量来对抗美中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时,谁会是东盟更信赖和喜爱的战略伙伴?

欧盟和日本依旧是主要选择,印度排第3,其次才是澳洲 (9.5%)、英国 (9.2%) 和韩国 (5.9%)。其中,欧盟、印度的评分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而日本、澳洲、英国和韩国的支持率则有所上升。

另外,东南亚期望美国与本区域有更多不同层面的接触,包括提供更大量的市场准入但期望并未实现。他也指出,今年的调查对象中来自商界以及政府领域的受访者比率增加,来自智库和学界的受访者比率减少,不同群体的关注点不同,也可能影响了今年的结果。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柯成兴强调,中国首次在选边站问题中超越美国,从表面上看是像一个新趋势的开端,但这个数字每年都会出现摇摆。他提醒说,美国去年的获选率较高,但此前也大多维持在50多%,如果只专注于谁跨过50%的分界线,就容易忽视这个长期的摇摆趋势。

影响东南亚对中国好感因素

就东南亚与中美关系的展望方面,受访者整体看好与中国关系的前景,1944名受访者当中多达1023名认为未来3年该国与中国关系会“改善”和“显著改善”,但认为一些事态的发展会影响他们对中国的好感,3个最重要的事态:

(1)中国在该国不断增长的经济主导地位和政治影响(38.5%,去年为44.3%),泰国 (56.3%)、缅甸 (53.2%)、菲律宾 (51.6%) 和柬埔寨 (51.2%)受访者尤其担忧。

(2)中国在南海和湄公河的强硬手段(37.2%,去年为33.3%),越南 (55.4%)、菲律宾 (54.8%) 和大马 (49.0%)等南海利益攸关国家感到担忧。

(3)中国利用经济手段和旅游业惩罚其国家的外交政策(35%),柬埔寨和寮国(均为43.1%)以及新加坡 (41.1%)最为担忧。

而中国该如何令不看好自己国家和中国关系前景的受访者改观?

当中最重要的3个事态是:

(1)中国必须依国际法和平化解主权纠纷(67%,去年59.8%)、

(2)中国尊重他国主权及不要试图限制他国外交政策(60%,去年54.2%)、

(3)解决贸易失衡问题,实现双边贸易真正互利共赢(40%,去年47.4%)。

哪个第三方势力可倚靠?

倘若东盟想寻求“第三方”力量来对抗美中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时,谁会是东盟更信赖和喜爱的战略伙伴?

欧盟和日本依旧是主要选择,印度排第3,其次才是澳洲 (9.5%)、英国 (9.2%) 和韩国 (5.9%)。其中,欧盟、印度的评分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而日本、澳洲、英国和韩国的支持率则有所上升。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