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善于经商不善于诉求/江振鸿

最近因为我国政府拒收容困在海上的罗兴亚难民,让难民课题再次“热”了起来。

其实一路以来,有别于非回教徒社会,华裔对于收留罗兴亚难民有所保留;马来社会基于相同宗教的理由,尤其是当年一些朝野政党通过声援罗兴亚人大集会鼓动下,使到马来社会较倾向于同情罗兴亚难民。



然而,在罗兴亚难民课题炒热后,社交网络媒体开始流传着罗兴亚组织向我国提出一系列诉求,却激起了马来社会的不满。

如果有留意马来社交网络媒体的话,就会发觉到大部分马来网民的口风已转向,从当初对罗兴亚难民的同情变成了如今的不满。

因此,在以马来回教徒为主的大部分民意驱使之下,当局恐不会再大量收留罗兴亚人了。

华裔不是最大族群,一些诉求常被有心人炒作成宗教与种族课题,我们是否应从罗兴亚难民课题中获得启示?



当年的英文教数理政策及消费税,因受到最大族群的反对,虽然华社提出同样诉求,却没被炒作成种族议题;而这两个政策最终被取消。

不过,最近的爪夷文书法课题,因华社的反弹而被视为对回教的不敬。

此外,董总多年来对独中统考文凭承认的争取及对华教的维护,更被冠上了沙文主义的罪名。

欠缺沟通能力

把华社诉求炒作成种族及宗教议题,固然可恨,但遗憾的是,我们在争取这些诉求的过程中,却似乎没有良好的策略及步步为营的全盘计划,包括先做好功课与一些民间组织进行交流、周旋或谈判以争取他们对于诉求的认同,包括在相关族群的媒体制造宣传舆论,让他们能全面了解诉求的整体内容,因为其实持平而论,这些煽动炒作能在某族群中引起共鸣,往往是源自于对这些诉求的一知半解及道听途说,所以,这些诉求都是往往一击即溃,轻易被人炒作成种族及宗教议题,最终功亏一篑。

华社善于经商及雄霸私人职业领域,即无论是中小型企业或外资大企业的高职几乎都有我们的身影;此外,我们善于经商意味着善于钻营、会耍手段走门路,即所谓的长袖善舞。

而来自私人界的上班族都知道,能上位高职者,往往都不是业务或技术能力最强的那位,而是沟通能力最强,能周旋于每个阶层,使到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能各司其职各安其位的那位。

我倒想不通,何以我们在争取诉求方面犹如二愣子般莽撞,完全没有把这些善于沟通周旋耍手腕的专长,用在争取他族及组织对于这些诉求的谅解及支持呢?

反应

 

言论

华社在智能社会的革新/张永麒

大马华社经过百多年的发展,从农业社会逐渐发展进入工业社会,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社会的领袖思想已经固化,无法追赶上智能社会的新趋势。

有一著名学者说,社会内部更加复杂,但没有技术和文化上的变革,导致发展迟缓。华社有成长,但没有发展;表面忙碌,实质停滞,长期造成内缠、退化,是华社需要思考的问题。

的确,目前在人类社会的革新前沿,都是由西方特别是美国所引领。在互联网科技发展之下,创造了各种革新,在东南亚也有人模仿成功,但是,不是在马来西亚,非常令人疑惑。

这个问题需要有智慧的领袖去解答和解套。华社如何要革新开拓再出发提防内卷化,并最大程度的释放社会力,以面对时代的挑战,是社会领袖需要思考的问题。

大马华社已经从殖民时期的一贫如洗,发展到繁荣富裕,有许多华裔企业家已经成为亿万富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这名学者提出,华社纵有大量资源,却不懂得有效的使用,造成华社停滞不前。

战略人才匮乏

这名学者也一针见血的指出,华社事务人员众多,但是战略人才匮乏,倾向于处理琐细微观事务,善于操作,但弱于布局,热衷宴会式热闹,甚少沉淀式思考。

时代已经改变,华社需要提出新的理念,以满足中产世代所重视的价值理念。当华人社会阶级结构在不断变化,新世代的想法趋向后物质主义取问,重视价值理念、实现自我时,社会领袖需要思考新的论述,以革新华社。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25年前提出了“烈火莫熄”论述,是他可以用之以组织与动员人群的号召力,协助他推翻旧的政权,成立新的政府。这表明适当的论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改革一个社会。

同样的,华社如果要革新,就必须要培养有方向感的领导,因为伟大的社会事业,必须要有3个成功因素:即组织,领导和论述。

华社领袖和智囊需要提出一个新颖的论述,可以带动一个社会运动,改革社会人的思想,提高思考的维度,加强社会人面对和处理智能社会的能力。

华社已经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逐渐发展进入智能社会,领袖必须接受“一代人做一代事”的基本概念,并提供更多平台和资源,让接棒者投身社会事业。

社会人的活动不一定局限在特定的组织框架内进行,通过赋予社会群体更多的活动空间及资源分享,为华社引入“新血液、新思想”,完成革新华社的时代任务。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