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管控令第31天】管控期寻美食
古早味粽子网上热卖

距离端午节还有两个多月,今年肉粽提早“飘香”。

(峇株巴辖17日讯)管控期,管得住人,管不住人馋嘴!随着越来越多人热衷于行动管控指令期间上网搜罗美食,峇株巴辖住家古早味粽子开始热卖,一些婆婆妈妈在子孙的协助下跟上风潮上网卖起肉粽,让华人社会今年提早两个多月吃粽子。

民以食为天,虽然受管制于管控令,许多人或许可以足不出户,但却不能不为一日三餐发愁,在家做“困兽”期间,人人都是才吃过早餐,就开始烦午餐;吃过了午餐,又得为晚餐伤脑筋。



传统肉粽的基本材料包括糯米、香菇及猪肉。
栗子也是传统肉粽的主要材料。

生意应接不暇

尤其管控期已进入第3阶段,大部分人早已按耐不住吃的欲望,毕竟餐餐开煮也有到达瓶颈的时候,因此,上网订购美食,在家等收伙食的风潮,已越发炙热起来。

此举直接催旺网上餐点行业,而在距离端午节还有超过2个月的现阶段,许多住家肉粽开始到网上“飘香”,许多裹粽子的婆婆妈妈在子孙的协助下,开创了网上行销粽子的生意,每天接获的订单高达200至300粒不等,生意应接不暇。

林莲花(左起)在媳妇杜慧玲、孙子吴钧豪及孙女吴欣怡的协助下首次到网上行销粽子。

1天接300粒订单

林莲花成就感满满



首次上网卖粽子,40年裹粽子老手一天裹300粒肉粽,收获满满成就感。

来自长青苑的林莲花(64岁)从年轻裹粽到老,过往,她在端午节前夕裹粽子主要是送予亲友品尝,偶尔接些订单,过过日子。

今年,林莲花在媳妇杜慧玲、孙子吴钧豪和孙女吴欣怡的协助下,首次尝试网销肉粽。

岂料,第一天她就接获150粒粽子的大订单,第2天则直接翻倍至300粒大关,令她深感意外。

林莲花裹粽子已有40年经验,口碑响当当。

“亲民价”回馈消费者

林莲花指出,管控令令社会大众收入大减,她因此将肉粽的价格定在6令吉50仙的“亲民价”,凡是预定3粒以上就免费送货上门,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回馈消费者。

“今年有闰四月,距离端午节还很久,我的孙子提早在本月11日到面簿、微信及whtasapp群组接收订单,想试试看网上的买气,岂料初试啼声就有热烈回响,目前已有不少回头客追加订单。”

她说,她现阶段只售卖肉粽,馅料以栗子、香菇及猪肉为主,每天清晨5时,她就起身劳作,一直忙到下午才能歇息。

“我的孙子则在早上8时开始出门送货,订户遍布在四加亭、中江及峇市一带,在这个郁闷的管控期,我很开心能为大众提供住家口味的老字号粽子,让大家在提早先尝一尝鲜。”

许亚花在儿子锺俊斌的协助下首次尝试网销粽子。

无法摆摊转网销

生意红火出乎意料

穷则变,变则通,住家肉粽摆上网卖,开创另一道生意之门。

受限于管控令,往年向来在早市摆卖古早味肉粽的许亚花(67岁)表示,她在本月9日开始接收网上订单,并于11日开始发货,连日来,订单数量逐日增加,一日可达到约200粒的数量。

她说,她是在朋友的建议下,决定在今年提早裹粽子来卖,岂料反映热烈,生意红火得超乎她的预算。

女儿媳妇接单儿子送货

“往年,我都是在端午节前一个月才开始到峇株巴辖花园早市摆档卖粽子,但今年适逢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持续发酵,管控期将市民困在家中,无形中为我打开了网销渠道,让我提早1个多月就先开工,日日忙着裹粽。”

裹粽子已有30多年老经验的许亚花透露,她是在儿子锺俊斌(校车司机)、媳妇郑梅芳及女儿锺美慧(行销人员)的协助下,经营网络粽子生意。

许亚花的肉粽分为普通肉粽、中型肉粽及特大型肉粽。

“管控期,学校没开课,我的儿子没有工作做,他就负责送货到订户的住家,我的女儿和媳妇则帮我承接网上的订单,一家人各司其职,买卖做得还不错。”

她说,基于今年粽叶和糯米起价,其粽子的售价也稍微调升一些,价格介于2令吉至10令吉之间。

5公里内免运费

“我擅长裹肉粽、红豆粽及碱水粽,其中,肉粽的内陷包括咸蛋、猪肉、香菇、虾米、栗子,而我的肉粽又分为普通肉粽、中型肉粽及特大型肉粽,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由于管控期,市民不能出门,因此我们家就提供送货服务,5公里内的订单一律免运费,5公里外的订单则象征式征收3令吉车马费,而且订单的数量不拘,但求能让订户们即使闷在家,也能品尝到古早味的妈妈牌粽子。”

报道:吴思慧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两岸新世代·小红书·网络奇缘/邱立本

报道:邱立本

“小红书”意外凝聚两岸新一代,冲破意识形态围墙。台湾新一代不晓得为何马英九要为林觉民的《与妻诀别书》哽咽,却熟悉“国潮”香水的味道。只要两岸的青春可以交集,两岸和平就不再是梦。

台海两岸的政治是一个死结?中国结、台湾结,似乎纠结很多,但是千回百转,却在网络的世界出现意外的转机,因为越来越多的两岸新一代可以在网络上相遇,从文化与娱乐开始,冲破了看似无解的政治死结。

由于时尚或是强烈的好奇心,两岸年轻人会在网络上邂逅,也许只是一次网购,或是看一场电影或是电视剧的笔记,都会无意中看到对方的网络身影,看到“一些一模不一样”的文化特征,也看到一些自己都看不清自己的特色。

最受触目的是,台湾新一代都喜欢逛总部设在上海的“小红书”社交媒体平台,看中国大陆多元化的生活方式,看五花八门领域的最新变貌,分享对美好生活的想像。由于小红书瞄准新世代,重视生命中被忽视的“情绪价值”。从美妆、美食到旅游,都带来在“脸书”和“IG”上所没有的感受。

网络专家指出,这是由于“小红书”的算法(Algorithm)独特,可以精准发现用家的需求,即使是小众的兴趣,也可以很快“圈粉”,扩大影响力。而这也扩大了台湾新一代的“朋友圈”,超越了两岸政治的隔阂和肃杀,可以交上对岸的朋友,分享生命中的“好玩”之处。“小红书”的应用程式下载量一度高踞台湾的第一位,成为新世代的最爱。这也和“小红书”在中国大陆的定位趋同,都是以90后为目标,尤其是女生,都是忠实的用户。

生活上的兴趣也和娱乐结合,甚至被视为“娱乐圣经”,往往“比你更了解你”。这也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小红书”的“带货力”强大,使很多中国大陆的“国潮”化妆品都在台湾培养起一大批用户,并且商业效应从线上蔓延到线下,有些药妆店还要强调这是“小红书”推荐的产品,满足很多台湾女生的需求。

但“小红书”的社交属性,也使它在宝岛内部的影响力延伸。台湾的Z世代(1995年到2010年出生)不仅用“小红书”来交朋友,还可以用来找房、找律师,成为生活中重要的人际关系平台。台湾有些中小学生甚至表示,人生的梦想就是成为“小红书”的时尚博主。 

这也使长期倡导“反中保台”的绿营势力忌惮。民进党立委林楚茵就曾经公开警告,长期使用“小红书”会让台湾的年轻人受到政治影响,会从“天然独”变为“潜在统”。

“小红书”追求精致生活的美学,意外地凝聚了两岸的新一代,冲破意识形态的围墙。台湾的新生代不晓得谁是林觉民,不晓得为何马英九要为他的《与妻诀别书》哽咽,但却晓得“完美日记”的口红色号,也熟悉“气味图书馆”的香水味道。只要两岸的青春可以交集,两岸和平的未来就不再是梦。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