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管控期再穷也不能穷老师!/符策勤

听到卫生总监阿山哥开始划分抗疫的红、绿区,马国民又欢喜又担心,贸工部也蠢蠢欲动想在绿区开业做点生意,寻找现金流呼吸器!

然而,教育部说4月15日学校还是不开课,那么同学们必须要待在家中。



国家统计局指出,自政府从3月18日落实行管令以来,国人的家庭平均开销下降超过一半,从6317令吉减至2815令吉,减少55%或3504令吉。

虽然如此,行管期间,最近听到很多中小学补习中心、幼教等教育机构却收不到学费,更有家长也考虑不缴学巴的车费。

欸,我不是什么教育工作者,而以一位旁观的家长来说一些心里话。

都说了“穷不能穷教育”, 难到口不对心吗?

家长应该以长远眼光来看待教育孩子有贡献的行业与人士,不要为1-2个月的工资与教育工作者计较。



知识教育从不间断,家教更不能断层,这样的计较是与孩子的未来计较,也与自己安享晚年斗气!

真的,他们比什么企业家来得更真心,我发现真正的“儒商”,就是哪些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

依然线上授课

我和你一样做生意也收不到账,还要养几十个有薪假期的员工。然而,我还是要为女儿的芭蕾舞缴学费,感谢老师真心的在线教课。

你知道吗,家长拒付3与4月份学费,院长老师们还是依然在线上授课,那不真心为你的孩子,为什么?

他们相信教育是不能间断的,今天不学,行管后还得学。

难到你信手拈来,占老师便宜,假假没有看到?

老师们也有家人要生活,学巴司机也有妻儿要吃饭!

MCO要砍的是砍你每晚喝红酒的钱,要砍的是行管期间还坚持天天打包早餐的钱,要砍的是叫Grab送酒楼奢侈晚餐的钱!

爸爸妈妈们,就用MCO期间不出门,我们省下的每月500令吉的汽油钱来继续还学费吧!

穷不要只剩下钱,更何况平时高调的穿金带银,用几十万的两个月现金流,买奖购勋添博士,都做得那么高调,不脸红,不眨眼!

口对心,我们真的要做到中华民族朗朗上口的“再穷不能穷教育”的信念呀。

这社会真的要有爱,我们向老师与学巴伯伯阿姨致敬!

教育业者保持乐观

在国家关怀人民援助金配套与中小微型振兴计划下,虽然没办法做到满分,然而,不管是打工的或是做生意的,普遍上都被照顾到。

在最新的5个员工以下的微型企业援助措施里,公司将获得3个月的员工90%的薪水辅助金,可帮上70万名的小老板们喘喘气,收收惊。

这个措施,很多教育从业者都感到欣慰。原来,在振兴计划出炉前,他们一早就以正面的态度面对行管封城,学生没法来上课的咎境,对有些家长乘机不愿交学费也只感无奈。

家长不缴费,幼教,补习中心的老师,员工还是要被支薪的。

明年或现婴儿潮

然而,听过了几位从业者的危机管理,与没有一丝悬念要扣除老师们的薪水,我不得不更尊重这些人类工程师。而且,对那些平时看起来生意做的很大的企业感到惭愧,因为他们在这期间投诉最多。

院长们异口同声说,老师是我们的资产,他们也要养家。

有者更打趣的说“别怕!行管期后,明年就是婴儿潮了,托管,幼教,小学,中学,未来的5-6年里,教育行业拥有无限良好的想像空间!”。

哇塞,那叫正念的使然!

套一句我常说的“做企业不乞求客户的怜爱,而是追求真爱”!

反应

 

言论

由疫情催动的教育革新/林煌达

面对冠病影响,结合了互联网与智能教学的线上学习,似乎已在“老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的前提上,成为了人们推崇的“教育新常态”。

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电脑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善原有的教学方法及教育环境;然而,此种做法也间接导致了传统学校和教师的角色,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及挑战。



学校作为一个接受正规教育的场所,长期以来以传授符合国家与社会发展目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任。许多现代的学校其实是早期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并以培训工厂员工所需的工作技能为主,甚至向精英阶层传授管理政府、企业与军队的知识与学问。

如今,这种应工业需求而生的被动教学模式已显落后,也不适用于21世纪强调自主学习的大环境。因此,不论是教育结构、教学模式或学习技术,全球的教学资源及教师角色,都无可避免地面临着多样化及颠覆性的革新。

此外,身为教学的主体与中心,教师亦须在不影响教育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情况下,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善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本位的教学功能,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师生身分重叠模糊



时至今日,教育的核心已从“教”转移至“学”,课堂的目标也不再是老师的教学进度,而是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台湾著名作家严长寿曾说,我们应该从未来的眼光审视现在,而非用过去的经验框限未来。

对此,我们不难预测,今后“教师”与“学生”的身分将经常重叠,而日渐变得模糊;“学校”也将成为一个求学的地方,转型为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话虽如此,教育不应因科技的进步而变质,其传承知识、启蒙创新、立德树人的本质更不能够因为新技术的介入而被抹去。

教育不能仅着眼于现在,而是必须放眼到宏观的未来。面对新科技带来的各类冲击,有些教师是表现得不知所措,有者则固守权威,其中自然也不乏过于看重技术的更新,而漠视了人文素养的教育工作者。

有道是,培养人才靠教育,而教育成败的关键则在于教师。而今,在以“创新学习”作为新理念的教学环境中,如何高效地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以及改变现代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诚然也是教育界中的重大议题。

换个角度来看,学校、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变,除了可被视作推动教育改革的契机之外,或许也是某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即让一众教师重新审视往日教学方法的同时,亦能为旧的教育观注入新血、赋予新内涵,并用以栽培适应时代发展的栋梁之才。

互学新知为后代谋福祉

适逢今年我国教师节的主题为“为知识学习,塑造下一代”(Berguru Demi Ilmu, Bina Generasi Baharu),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及“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之理,在居家抗疫期间可谓比以往更具启发性。

有鉴于此,教师应时刻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及深化对教育的理解与认知,并借此引导学生树立相应的自主学习方法、策略及观念,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互学新知,踏实地通过教育为我们的下一代谋求福祉。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