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独家/视频】上市好景不堪折腾
疫情打乱马股IPO

自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以来,除了全球人类的健康受到威胁,各国经济与商界也遭遇灾难性冲击。

中国是率先爆发而疫情也是当时最严重的国家,不过令人惊叹的是,该国虽然至今尚未完全驱除病毒,但已经开始恢复元气,甚至已有能力向其他国家施以援手。



德勤(Deloitte)建议,商企可以向中国取经,向该国的领先企业家学习在抗疫期间的危机处理手段,希望借此稳步渡过这场疫情风暴。

振兴配套决定势头
IPO盛况寄望末季

根据安永的2020年首季IPO报告,大马在首季有6个IPO,数量排在东盟第二,全球也可排在第10。

沉寂多时后,今年马股的IPO市场原本似乎开始迎来复苏,有数个家喻户晓品牌的大企业都有计划在今年上市,但一场疫情风暴来袭,可能会让计划生变。



市场专家认为,全球IPO市场最快要在下半年才会有看头,而大马的IPO盛况,或许要在末季才有些微希望。

安永在报告中指出,东南亚地区今年首季一共创下31宗IPO,总筹资额高达30亿美元(约131亿令吉)。就IPO数量而言,较去年同季增加63%,总筹资额更是按年暴增8.85倍。

东南亚国家中,首季的IPO数量以印尼最多,共有18宗;我国以6宗紧随其后,接着是新加坡(5宗)以及泰国(2宗)。

安永新加坡与汶莱执行合伙人兼东盟IPO负责人罗锦伟指出,今年首季初,东南亚各国的IPO活动仍在延续去年末季的势头,但之后却被冲击全球经济和商界的冠病疫情打断。

“各国政府陆续推出经济与财务振兴配套来稳定局面。这些因素和市场的波动及投资者的信心,将会是决定IPO势头能否延续的关键所在。”

李志勇:公司倾向在市况不佳时展延IPO。

估值受影响

奕丰(iFAST)分析员李志勇接受《南洋商报》电访时指出,今年估计会有多家公司展延上市计划,因为在不佳市况上市,会影响IPO估值。

“比如原本在正常市况可以100亿令吉市值上市的公司,今年或许只能获得60至70亿估值。”

他也点出,大市氛围良好时,IPO较容易出现超额认购;但若大市不好,基本面再强的公司也会受影响。

另外,全球政府,包括我国都已推出了相应的财政振兴措施,包括放宽货币政策,将利率降至多年新低,让企业举债成本较低。流动资金充足的公司,应该不会选择在这时候贸然上市。

Areca资本总执行长黄德明也认为,直到疫情结束前,马股IPO也不会复苏,估计这可能是要等到今年末季。

“今年的IPO估值必须是超划算,才会让投资者有兴趣认购。”

站在机构投资者角度,他指出,今年的IPO如果有估值吸引的科技股,才会让他感到兴趣。

黄德明:科技股IPO更能提起投资兴致。

获较高估值
科技股IPO或续受宠

科技股是近年马股IPO市场的新宠。

去年底封关时,阁代科技(GREATEC,0208,创业板)就以自上市后近3倍的涨幅,荣登2019年“新股王”宝座。

阁代科技是一家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该公司从61仙的发售价出发,一路高歌猛进至2.40令吉,全年猛涨1.79令吉或293.44%。

紧随在后的2019新股王第二名也是科技领域公司——精密钣金制造商UWC公司(UWC,5292,主板科技股),2019封关闭市价3.20令吉,比发售价82仙高290.24%。

李志勇点出,比起其他领域,科技股向来可以获得较高估值,例如最常见的本益比,科技股即使以20至30倍本益比上市,仍会受到追捧。

“在国外,一些科技股的本益比甚至可以去到50至60倍,甚至上百。这是因为科技公司的前景光明,每年盈利可以高速增长20至30%,非其他传统领域可比。”

除了本益比,他建议投资者评估IPO时,也应关注公司现金流,以及详细阅读招股书中的财务报表,观察该公司过去5年的净利增长趋势和赚幅是否稳定。

创业板与LEAP免上市费
专家:激励不大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在公布今年首个振兴配套时宣布,证监会和大马交易所(BURSA,1818,主板金融股)会豁免创业板和杰出企业加速平台(LEAP)的上市费长达12个月。

不过,两位专家认为,这消息对于今年马股IPO的激励有限。

黄德明点出,上市费在公司上市时开销占比不大,对于许多公司来说,支付投行的顾问及包销费用可能会更多。

短期可提高上市欲望

不过,短期内豁免上市费还是可以提高一些公司的上市欲望。

李志勇也认为,公司上市与否,更多取决于大市的投资情绪。如果市况糟糕,大多数公司还是会搁置上市计划。

令人瞩目的IPO

Mr. DIY:我国近3年最大IPO

● 预计筹资规模:22亿令吉

有消息指,原定于3月底上市的家居装饰零售商Mr. DIY,上市计划仍无定案。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报道指出,我国政局一变再变,股市和投资意愿难测,Mr. DIY考虑推迟上市,直到市况好转为止。

Mr. DIY估计会筹资约5亿美元(约21.8亿令吉)。如果成功上市,将会是自2017年7月乐天大腾化学(LCTITAN,5284,主板工业股)上市以来最大型的IPO。

Mr. DIY未有在草拟招股书中公布发售价详情,但有披露所筹得资金将用来偿还银行贷款及用作未来1年的营运资本,今年放眼至少再开100间直营店。

该公司目前在国内共有566间直营店,在汶莱则有4间直营店。

U Mobile:全马第四大移动电信商

● 预计筹资规模:22亿令吉

U Mobile是我国第四大移动电信商,拥超过700万名用户,市占率达10%以上。

彭博社去年引述消息指出,U Mobile已邀请数家投行提出关于IPO的企划书,敲定顾问后,预期最早今年底完成上市。

据了解,筹资规模可能高达5亿美元(21.8亿令吉)。

U Mobile总执行长黄显德回应时透露,该公司确实在进行IPO计划,并放眼今年内上市,不过实际上市时间还要看市况而定。

U Mobile是马新巨富合资的投资项目,包括有最大股东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旗下的Straits Mobile投资私人有限公司,以及国内的柔佛苏丹依布拉欣殿下、成功集团(BJCORP,3395,主板工业股)创办人兼执行主席丹斯里陈志远和万能(MAGNUM,3859,主板消费股)。

QSR品牌:估值超过50亿

● 预计筹资规模:20亿令吉

在东南亚拥有著名连锁快餐店肯德基(KFC)与必胜客(Pizza Hut)经营权的QSR品牌,原已计划在去年上半年展开IPO,甚至发布了草拟招股书,但最终还是宣布延迟。

去年有外媒报道,持有QSR品牌近49%的雇员公积金局和私募基金CVC资本探讨脱售股权,并已召开第一轮股权竞标活动,对QSR品牌的估值约达12亿美元(约52亿令吉)。

QSR品牌在我国、新加坡、汶莱及柬埔寨,管理超过820间肯德基(KFC),同时,也在我国及新加坡管理超过470间必胜客(Pizza Hut)连锁店。

Loob控股(Tealive):或大马首个“奶茶股”

● 预计筹资规模:3亿令吉

国内知名奶茶品牌Tealive的母公司——Loob控股,计划在本地交易所上市,欲通过上市筹集3亿令吉资金。

彭博社去年引述消息人士指,Loob控股已聘请顾问安排股份销售事宜,制定目标今年上市,市值高达10亿令吉。

Loob控股总执行长吕伟立回复彭博社电邮时称,就上市计划已聘请了企业顾问,但尚未确认公司估值与IPO,有待听取顾问的最终建议。

根据该公司的网站,Loob控股在大马营运超过200家分行,并在中国、越南和澳洲设立分店。除了Tealive,旗下餐饮品牌,还包括Ko Ko Kai和Define Food。

独家报道:梁仕祥

反应

 

名家专栏

最坏时期已过 金融业趋稳健/奕帆丰顺

随着迈入2024年,2023年宏观经济环境预计将持续影响金融业,主要特征为持续高企的通胀以及严格的监管审查。

银行保持稳固地位

尽管通胀可能已达到顶峰,但美国2月消费者和生产者价格继续表现韧性。我们预计今年不会降息,即使有降息,亦可能是温和的。银行将继续受益于利率上升带来的利息收入增加。

随着利率趋于稳定,净息差略有收缩,但仍略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3.30%。此外,净利息收入仍处于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以来的历史高位。

美国银行存款已从之前的下降趋势中反弹,由去年3月29日的17.28兆美元,略增至今年2月21日的17.42兆美元。这一涨势预计将持续到2024年,评级较高的大型银行将避免大规模存款外流。

然而,区域性和中型银行可能面临更高的成本来保留存款。

在地区银行危机之后,资本流向货币市场基金和大型美国银行,这些银行拥有更大的流动性,可以弥补持有至到期投资(Held-to-Maturity)的潜在损失。去年第四季,摩根大通(JPMorgan)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等主要银行的存款成本分别维持在2.01%和1.82%。

相比之下,纽约社区银行(New York Community Bancorp)和齐昂银行(Zions Bancorporation)等地区性银行为留住客户,不得不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两者分别提高利率至3.12% 和2.57%。

贷款续温和增长

与此同时,我们预计贷款需求增长将保持温和,2024年将出现个位数增长,主因是受持续高企的利率所抑制。2023年第三季,贷款和租赁余额总额按年增长2.9%,达至3430亿美元。

这一增长主要由信用卡贷款和住宅抵押贷款推动。在强劲的美国劳动力市场支撑下,我们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

尽管收入有所增加,但市场仍对银行的资产质量表示担忧。截至2023年第三季,净冲销按年增长0.25%,虽仍处于可控水平,但趋近于历史平均水平。

此外,贷款损失准备金已证明具有足够的缓冲能力来吸收净核销。因此,与疫情前相比,净核销和贷款损失准备金之间的利差仍然要高得多。美国银行,尤其是规模较大的银行,较有能力吸收相关的信贷损失,在面对资产质量担忧的情况下仍能够提供更多保障。

较高的利率环境也意味着未实现损失将持续处于较高水平。第三季的未实现损失总额达到了6839亿美元。尽管如此,各大银行继续通过留存收益来加强其现金头寸,拥有充足的流动性来持有这些资产直至到期。

与此同时,区域性和中型银行继续面临商业房地产贷款的过度投资风险,尤其是与办公楼领域相关的风险,以及多户型投资组合的重新定价风险。

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型银行的商业地产集中度(通过将商业房地产贷款的总额除以银行的一级资本和贷款及租赁准备金的总和来计算)仍显着较高。此外,从个体层面来看,近1900家资产规模低于1000亿美元的银行持有的商业地产贷款未偿还的余额超过了300%的监管门槛。

保险高利率高回报

利率环境持续高企亦将成为2024年保险公司的利好因素。保险公司可以将到期投资组合中的保费重新投资,并将新签发保单产生的自由现金流分配到收益更高的金融工具中。

此类战略投资预计将提高盈利能力并产生更大的回报。这一环境将特别有利于年金和人寿保险产品等长尾保险产品。

除了提高投资回报外,人寿保险公司亦提高保费作为降低通胀风险的措施,从而有助于承保利润的增长。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预计寿险公司保费将强劲增长,预计今明两年平均增幅为2.3%。这一预测超过2023年1.5%的预期增长。

尽管该行业正在努力应对高通胀背景下实际可支配收入萎缩的挑战,但仍受积极因素支撑。全球中产阶级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转向保险公司进行退休规划,以及促进储蓄的立法举措,例如美国提高401(k)的缴款限额,成为人寿保险行业的重要推动力。

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灾难性事件增多以及经济不可预测性周期的推动下,非人寿保险行业的收入亦出现了大幅增长。这些因素提醒企业,保险行业在促进商业线的风险转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对于个人保险来说,劳动力市场强劲仍将是推动需求的关键因素。然而,通胀加剧和索赔频率及严重性的增加,导致索赔成本不断上升。这一情况预计将有所改善,原因是保险公司已重新定价保费,以更准确地反映风险的真实成本,从而支持承保的盈利能力。

保险公司约80%投资组合分配给风险较低的投资级别债券(占69%)和保守型的非办公室类抵押贷款承保(占11%)。平均而言,办公室类贷款仅占寿险公司总投资资产约3%。这意味着保险公司将拥有大量缓冲应对2024年及其后利率上升和潜在信贷损失带来挑战。

首发股市场复苏中

尽管股市出现强劲反弹,但公开发行的活动仍基本保持低迷。2023年全球总收益按年下降33.2%。即使是Instacart等备受瞩目的科技上市公司,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的预期估值亦持续呈现错配差距。

由于我们预计2024年融资环境将更加稳定,公司可能会发现定价、执行和规划交易变得更加容易,从而有可能缩小估值错配差距。

此外,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下降,通胀数据逐渐降温,亦增强了投资者和投资经理的乐观情绪。

IPO市场复苏迹象明显,2024年2月29日的交易量按年增长18.7%。我们认为全球IPO活动将持续回升,从而增强咨询公司和投资银行的费用收益。

虽然复苏中的IPO市场预计将为私募市场提供利好因素,但私人市场通常会比公开市场的趋势滞后两到三个季度。因此,我们预计资本筹集的结果只有到今年底才会有所改善。

此外,我们认为战略性股票选择将产生超额收益,提供超出行业水平的增长潜力。鉴于市场持续波动和降息存在不确定性,选择配置优质公司是一种谨慎和防御性的投资策略。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