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疫情过后,
老板还安在吗?

一场2019年冠状病毒病横扫全马,新创、中型、小型、微型企业蒙受不同程度的轻重伤,疫情之后,还有多少企业撑得住?这可是目前最令人担心的事。

一如前人所说,危机,有危也有机,以下这些企业经营者固然感受到寒风凛冽,却也变招迅速,找到继续生存的方式。



■Terminus创办人拿督刘明

启动专长抗萧条

在这波疫情当中,如果说Terminus创办人拿督刘明的业务没有受到影响,肯定不是真的。企业界哀鸿遍野,能幸免其难的只占少数。事实上,有“包包达人”之称的他早前开拓了美国市场,但疫情引发的行动管控令让各种计划与行动按下“暂停”键,什么时候能重新启动仍是个未知数,就算国内疫情被控制了,但市场要复苏,生意要好转,最快也是几个月后的事。

刘明:思绪新商机并筹备中,只待行动管控令结束之后便火力全开。

零收入杀伤力大



刘明形容,行动管控令的杀伤力更胜1997年金融风暴,大多数领域的商家在零收入之后,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支付各项固定开销。

也是马来西亚连锁协会(MRCA)副会长的他以连锁店为例,1000家实体店面 X 1万5000令吉/店租=150万令吉,加上2000名员工 X 3000令吉/月薪=600万令吉。零收入但仍需付750万令吉,试问有多少家企业拥有多个750万令吉现金可周转?!他直言,如今实体店面和员工越多则企业的压力就越大。

他表示,政府给予企业申请的奖掖援助设置种种条件与门槛(例如证明自今年1月以来收入减少超过50%),很多企业其实是“看到吃不到”, 如果真的是要企业靠一己之门度过难关,中国境内已有不少先例——企业关门大吉。

对于人力资源部在4月1日发布在“常见问题”中,一改以往的强硬立场,允许在双方同意下,雇主可向员工提出全薪、半薪甚至是无薪假期甚至是合理情况下裁员。

刘明推测,如果没有这么做,中小企业裁员的情况或会很严重,上述决定应该是在众多组织施压之下才松绑。

以他的公司来说,40名员工薪资是6位数。政府宣布行动管控令后,他火速召开会议向员工说明情况,启动“暂时减薪”计划并承诺待情况好转后会逐步补回因疫情而暂时减少的薪资,员工也同意共患难,让他的现金周转压力暂时得到抒缓。

审视专长与弱项

解决了燃眉之急后,刘明不再把焦点放在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上,他进行更多的是放空与思考,审视自己的专长与弱项,策划未来的行动,“听起来像是风凉话,却是真心的,放空自己、想想自己的专长,往专长去加强和努力,想想下一步该怎么做。”

像他的专长在创意和设计、度身订制以及B2B领域,但过去几年执著于进攻B2C领域,所以事倍功半,这个农历新年前他已策划减少B2C的比重,把资源放在自己擅长的B2B领域,开发美国订单有了成绩……“现在遇到疫情是非战之罪,所以就看疫情过后如何加强B2B。”

这段期间他的血压和体重都下降了,更重要的是放空之后反而灵感涌现,发掘出新商机,目前正紧锣密鼓筹备中,只待行动管控令结束之后便火力全开。

马家玜:在行动管控令开跑初期会为零业绩而紧张,但迅速调整了思维,抱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向未来。

Xavier Mah Consultancy创办人马家玜

■善用网络打响品牌 

行动管控令期间,马家玜化身煮夫照三餐PO下厨成果,引来无数的“赞”甚至有人问是否有送外卖。难道他也没有受疫情影响?当然有。

这段期间,商家、品牌阵脚大乱而且因为前景不明朗而缩减开支、以静制动,他也只能耐心等候并利用这段期间学习新知,例如以往他认为网上直播购物“很废”,认真看却见识了有趣之处,更体验了网上订购海鲜。

强打品牌好时机

其实他并未闲着,除了发布美食照,他也积极在社交媒体上宣传自己的公司网站,透过发布名人专访、承办的活动、把网站打造成集公关、品牌、资讯于一体的一站式平台,借此突显出自己与同行的差异。他很庆幸早在去年11月就启动网站内容改革,若等到如今才来思考转型,速度上或许有点太慢了。因为在他看来这期间其实是商家强打品牌的好时机。

他坦言在行动管控令开跑初期会为零业绩而紧张,但迅速调整了思维,抱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向未来,“依然会担心,但知道担心没什么用,生活还是要照过,埋怨或者钻牛角尖会更危险,不如用这个机会想想有什么好策略、有没有什么机会可以把握。”

疫情催化了大马的网上活动及交易也“点”醒他,他决定改变作法,把自己开设的个人品牌课从面对面教学改为先进军网课,而筹备中的第二个创业项目也因此要加大在网上世界的存在感,“这一次的危机逼使我们想方设法转型。”

保持正面积极

由于曾经历过创业遇上搬新家,多达6个月天天为钱烦甚至失眠的日子,他后来开始存后备金,因此如今能老神在在。那段经历给他的启示是,在艰难的时刻,保持正面积极的想法能令一个人坚持下去,自那时候他便开始学习冥想并坚持至今。

林春仲:行动管控令解除后,公司业绩能否一飞冲天,完全取决于是否能比竞争者跑得更快更远。

房地产科技新创企业NEXPlatform联合创办人林春仲

■开拓新领域售卖点

林春仲(Stephen Lim)有行动就有机会 !他坦言如今是“危”与“机”并存的时刻,一切取决于是否原地踏步还是有所行动。

作为为房地产发展商提供量身定做的数据化科技软体的企业,他们的业务与房地产发展商有很强的连动性,当房地产商静止不动,他们的业绩也挂零,这是首个危机。现金则是另一个危机,他们有后备金但只有3个月。由于创业时曾经历过4个月零业绩的经验,他们在去年资金较为充裕时开始存后备金,没想到如今派上用场。

会议商讨解决方案

行动管控令开始时,全马各企业乱成一团,各种担忧、疑虑……他们也不例外。开了几次会议,他们设想了最坏的结果:如果4月业绩依然挂零,便启动暂时减薪计划(高层减25%,中层15%,基层10%,待日后才补回),5月还是没有进展就得展开资源重整计划。

林春仲指出,开会达成协议之后,他们的思想不再聚焦于“危”而是把时间放在与伙伴、销售部及内部人员甚至是合作关系密切的客户商讨解决方案。

早在今年华人农历新年前,他们便曾向客户(房地产发展商)提出新的网上行销解决方案,当时客户一点都不急,依旧沿用现有且奏效的方式(销售艺廊招揽消费者、派发传单)。

限行令一出,经由频密交流,他们发现客户在积极找方法打开困局继续宣传和促销产品,加大网上行销力度便成为他们的新方向,“他们也了解到他们无法完全由内部员工做完,必须找外援”而这个时候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合理的价格满足客户的需求,谁就有机会。

要生存反应就得快

因此他们提呈自己的网上宣传促销方案予客户,结果……得到火箭般的回应速度,而且陆续有来!“前天提呈建议给他们,昨天他们开会,今天就同意签约。”而他们则回以更快的速度,一般需两周部署及完成的软体,在全员合作下用一个周末加上72小时就完成,“要生存,反应就是要快!”

“我们不知道这段时间之后我们的生意会怎样,但这也取决于我们如何在这28天内想对策和反应。真正的挑战是28天之后的日子,”虽然业绩陆续有来令他们为之振奋,但林春仲认为,行动管控令解除后,公司业绩能否一飞冲天,完全取决于他们是否能比竞争者跑得更快更远,因此这段期间他们除了积极开拓客源,也在为日后的快速行动做好准备。

余伟铭(左)与妻子黄金靓考虑行动管控令解除后,是否延续把外送范围扩大的计划。

口福饼坊联合创办人余伟铭

■尝试外送服务奏效 

由于局势的不明朗和防疫动作,口福饼坊3间店在行动管控令推行时停业一周才重新营业(其中一间位于购物中心则继续暂停营业),生意额下挫是无可避免,不仅本地客少了连新加坡订单也一刀断,但3间店面加工厂总共逾40名员工的薪水却一分钱未少,余伟铭与股东也无意要员工减薪,因为他们知道,一些员工的薪水本来就不高。

外送赚外快

虽然营业额受挫但这一“疫”也激发他踏出舒适圈,试行由员工负责外送的计划。在这之前,由于拥有稳定的回头客(不愁生意),又考量到这不是自己擅长的事,他们把送外送交给食物外送服务平台,省却各种麻烦。

但上述平台抽取的佣金相当的高。赋闲在家一周后,他和妻子及生意伙伴脑力激荡决定把上述搁置的计划拿出来试验,先是透过社交媒体平台以及各花园住宅的群组广播消息,再让有交通工具的员工外送,而运费就给员工当外快赚取咯。

虽然,这一招对营业额贡献不大,但在这个非常时期开拓多一个销售管道继续获得收入也就是让自己的生存能力进一步强化,而且也让他们意识到,“执行外送服务”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复杂与困难,他已经在考虑在行动管控令解除后,是否要延续这个政策,把外送范围扩大至中马、北马!

保健品业绩增

另一方面,余伟铭的妻子黄金靓从事直销保健业,这一“疫”让她营业额不减反增。

她坦言,人类更为重视健康再加上生活方式改变(不便外出),一些过去对于出门听健康讲座有诸多借口推搪的消费人,都愿意在家上网观看,加上采用网上直播,互联网无边界的特性让大马消费人聆听到香港、台湾等地资深讲师的分享,听完后就有人上网刷卡交易了!

报道·郑美励 摄影·本报档案照、 受访者提供

报道·郑美励 摄影·本报档案照、受访者提供

反应

 

名家专栏

当风口飞猪跌落时/拿督刘明

一个90后的年轻友人找我聊天,谈起了他从商的心路历程。

很多年以前,他在网上销售一款蛮有趣的网红钱包,就是打开后,钞票会自动弹出来的那种,相信很多人应该还有印象。

他说当时这个产品非常红火,后来因为牵涉到了版权纠纷,几番折腾,他被迫放弃了这个现金牛生意,转而在网上教授他的营销心得,摇身一变成为一名为人师表的老师。

疫情肆虐的时候,突然涌现出来太多这类课程,他很快就被打回原形!

因为年纪的原因,他的经商经验都和互联网营销有关,后疫情时期他兜兜转转进入了后勤配送服务(drop shipping),他习惯了任何事情都在网上推广,可是这一次他踢到了铁板。

零工经济变化太快

原因是后勤配送服务在疫情后已经成了红海,加上网上推广的费用太贵,入不敷出,他找我想了解如何建立人脉,用传统的方式找客源。

他说互联网衍生出来的零工经济变化太快,无论你提供的是实体商品还是服务,几乎都是风口,真的如雷军所说: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可是风口一过,飞猪都跌得稀巴烂变成死猪!

他说互联网营销很难做深,因为客户都不忠诚,尤其他卖的是网红产品。

他说当时产品爆红,他无暇也无需花心思和顾客互动、建立关系,因此,当他每一次改换赛道,顾客都归零!

对现今的他来说,互联网思维似乎起不了任何作用!

我虽然不完全认同他的观点,但是也的这番说辞,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我上两期的文章: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功能,已经尘埃落定、尘归尘土归土。

意思是互联网对传统经济的影响和功过,已经到了瓶颈,而且是可以预测的。

人与人互动有温度

互联网这个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把传统行业破坏殆尽后,只要我们细心观察,那些遗留下来的“沧海遗珠”赖于生存的关键,是居功于他们努力保持人类最传统的生存法则,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温度!

我很多年前在一个电视节目中提到一个论述,我说大数据其实和我们中小企业没什么关系。

大数据充其量不过是大型平台如谷歌、淘宝等,出卖给中小企业用来赚取巨额利润的工具!

其实,最终我们的生意,还是回归我们熟悉的“客户关系管理”!

因为管理好我们和顾客的关系,才能确保企业永续发展!

AI碾压创意行业

今天互联网衍生出来的人工智能(AI),俨然形成了另一波的破坏性经济,这阵具摧毁和建设于一身的龙卷风,已然席卷到了高科技产业,你看看ChatGpt带来的冲击和破坏,毫不留情地把创意行业推向寒冬!

“创意”这个被科技大佬们一致认为唯一不可能被互联网取代的行业,最后还是劫数难逃,面临严峻考验!

新能源汽车也是另一个互联网衍生出来的产物。

今天企业界最常谈论的两个品牌:特斯拉和比亚迪,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媒体版面。

这两个从来没有在汽车史上出现过的汽车品牌,如今正在撼动所有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大厂!

那么,这一波的破坏性经济会不会为汽车行业彻底洗牌?

上几个星期我到台湾,有幸遇到台湾电池协会理事长杨敏聪博士。杨博士也是台湾一家半导体上市公司董事长,如今退休转战汽车电池行业。

我把心中的疑虑,抛了给杨理事长。

他说新能源汽车,因为是一个新兴行业,现在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电池的创新和它的续航能力上。

乘客其实对汽车的要求,远远不止以上两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度和品牌价值带来的优越感,都应该考虑在内。

拼性价比陷入红海

所以假以时日,当电动汽车的电池和续航技术普及化之后,消费者还是会选择百年大厂所提供的舒适度和品牌价值,只拼性价比的汽车品牌,将会沦为红海战争的牺牲品!

换句话说,打价格战,咄咄逼人的中国电动车,到头来将会在这一场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大战中,最终沦为第三世界廉价品牌,比亚迪想要打造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品牌,恐怕不容易实现!

当然,欧美的关税壁垒将会进一步加速中国电车的崩盘!

互联网带来的经济效应是两面的:一是辅助和推动企业的整体成长,二是在加速某些传统行业的更迭进程,最后形成毁灭性后果。

这篇文章要带给大家的信息就是,互联网的历史作用已经定调,它对传统行业的破坏,大致上是可以被预测的,身为中小企业主的我们,不再担心受怕何时被路人甲用你想象不到的方式把你干掉。(我们从来不担心同行之间的优胜劣汰!)

做深做强无需怄气

而现在这波更迭和淘汰的龙卷风,已经吹到高科技产业。所以不要惊讶,未来几年我们熟悉和惯用的高科技产品和服务,分分鈡成为历史名词!

朋友问从事大码女装的女儿,为何不要把生意拓展加盟模式?

她侃侃回答:我只想把品牌做深做强,不要像我老爸那样整天为生意怄气!

我突然觉得,我的女儿比她老爸还有智慧!

做深做强,其实是商场上一种蛮正确的选择!

假如时间可以倒流,我绝对会做出我女儿这样的决定。

当然,见仁见智!

退堂!

免责声明:所有评论为作者的个人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