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死了”怎么去旅行?/陈俊安

《南洋商报》社论指出,首相丹斯里慕尤丁提出的经济振兴配套,独忽略了“饱受新冠病毒肆虐下打击的旅游业。”深究下去,全球都被冠病疫情所笼罩,许多国家为防范疫情扩散,采取了封城行动,或行动管控令,首当其冲的就是旅游业,大马岂能幸免?

到底旅游业这块大饼有多大?包括了酒店、航空、交通、消费、兑换货币、饮食、导游等等。而因各国的大力宣传之下,渐渐形成了旅游文化、美景、饮食、文化古迹,甚至衍生出医疗旅游、美容旅游、猎奇旅游等五花八门的配套。



旅游网站,更推波助澜,十大景点、十大美食、十大猎奇。

因而,竟然出现了旅行成瘾的一群。

列出来的成瘾特诊,颇为有趣。包括:把旅游资讯当作精神食粮、久没出门会浑身不自在、外币当纪念品、什么环境都能睡死、行李箱随时READY、流浪生活最浪漫、钱都花在旅行上、梦想环游世界。

如果这八样你都有,那么恭喜,你就是个“旅行成瘾者”!

你可能振振有词,比如旅行可开拓视野啦、走出舒适圈啦、抒发郁闷心情啦、体验不同的刺激等等。但瘾就是瘾,你抵赖不了。成瘾者,认为自己为旅行而生,不管什么时候,即使再累、再没钱、再借贷,死都要去环游世界。



旅行传播病毒

然而,不可否认一个事实,就是疫病一来,旅行是把病毒以最快速传染给全世界最佳途径!别忘了,冠病是怎么传入马新的?最先是武汉一家10个人来到新加坡旅游,入住圣淘沙某酒店,一人发病,留在酒店,其余数个人出发到柔佛新山旅游,也把疫病带入马来西亚。

如今的封城、旅游限制、行动管控令,肯定重创旅游业。让地球暂时修身养息,让旅游区蔓草生长,让古迹蒙尘。当然,也让一些“旅行成瘾者”重新思考,真的“死都要去旅行”么?经济振兴配套,固然忽略了旅游业,但先战胜疫情再说吧,“留得生命在,哪怕没旅游”?

反应

 

商余

旅行与阅读/惠娘

文|惠娘

说来不怕见笑,我向来是个颇具“野心”的人。特别是年少时候,真的很有“野心”。

心中藏有好多不切实际的愿望,希望将来能成为什么家、什么家……,虽然明知自己不具备什么成家的条件,不过要做做白日梦,也不是什么过错吧!

记得其中一个愿望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可不是一件容易实践的事呀!我自知自己条件欠缺,也招来旁人的见笑,但总是那样的盼望,那样的憧憬……,都说,做做白日梦总可以吧!

旅游的幼苗在心中滋长开始于修读地理一课。许多同学对地理一科不肖一顾。这科目读起来,像空中楼阁,天隔一方(那时交通不像现代那样发达、进步);再说这科目,既使读了个专业,能赚大钱、有钱途吗?

人生的一种收获

我则不是这样想。读了地理,我知道这世界很大,在我们居住的地方以外,还有千万里路,我们总不该一辈子都耽在自己居住的小天地里,应该跨出家门到外面去看看世界、宇宙之奇、众生之百态,看看千万里外的人们是如何过着他们与我们不同的生活方式。

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感受大大小小城镇的脉搏,了解不同民族的民风,无形中,可以增进我们的阅历,加强我们的眼光,增添我们的见识,这未尝不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种收获。

自然的,出外旅行也要讲究一些条件。首先,你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条件。

当然,很多背包客的口袋不一定有很多钱,旅途上,他们力求节俭,不讲究住大酒店、吃美食,只挤公共车,或靠双脚。

靠金钱体力智慧

这是旅行的一种,虽然他们不一定看尽美景,但以他们的智慧,他们比一般来去匆匆的旅游过客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看人、看物、也看景,看得比较全面。这就关乎他们具备的智慧了。

所以,旅行一事,不是单靠金钱,单靠体力和脚力,更多的是,要靠智慧。

我总认为:在异国的领土上,若遇秋风秋雨(我们这里没有四季,没得观秋),凝望大地的落叶,或在大雪纷飞里,隔窗呆望漫空飞舞的雪花,这种亲近大自然的感受,远比一窝蜂到平庸景点凑热闹好得多了。

上面说了“行万里路”,如今略谈一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固然不容易,读万卷书更是困难重重。

如果你有阅读的嗜好,恭喜你,你这个爱好,使你终身受用不尽。我不敢自诩自己是个书痴,也没读过万卷书,但我的爱好,与书本却结下了不解缘。

小时候就喜欢阅读,但没钱买自己心爱的儿童读物。常跑到邻近的书店去翻阅《儿童乐园》、《世界儿童》……。

书本如好友良伴

及长,阅读的兴趣更浓,既找不到可以倾谈、交心的好友,于是书本成了我的良伴。没多余的钱买书,就去图书馆借;找到心爱的书本,就像找到可倾谈的好友,除了感物吟志,吸取高人的智慧,真是增长了许多的见闻。

其实说来惭愧,后来为生活劳碌,与书本有点疏远,但一旦偶尔闲下,就迫不及待的去找本书来读读。

好像对待一位好友一样,久没见面,十分挂念,最终还是要找上它们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