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全球衰退黑天鹅杀到/白文春

中国已放宽管制,经济活动本月开始出现改善。

欧洲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比我想象般严重,一些欧洲国家别无选择,唯有采取类似中国的封城措施,实行锁国政策,而为了抵御疫情,可能还会祭出更多措施。

超过一个月了,欧洲疫情日益恶化之际,却仍未能达到顶峰,这意味着,各项抵御疫情的措施,可能比中国来得更久。中国耗费了约两个月时间来抵御疫情。



这意味着,欧洲经济预料将在第二季大跌,并可能延至第三季,而假设疫情获得控制,或有望于末季缓步复苏。

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的经济前景更是一个大问号。该国的疫情急速恶化,一些州属更实行商店停业和保持社交距离的措施。有关举措有多见效,还有待时间证明。

目前看来,美国或将别无选择,一些州或须封城以控制冠病传播。这显示,和欧洲一样,美国经济或将于次季大跌,并可能拖到第三季。同样的,假设疫情受控,美国开始放宽人们的行动管制,美国经济或有望于末季缓步复苏。

另一方面,中国在采取非常手段,包括武汉和周遭城市进行封城后,该国疫情已经受控。中国已放宽管制,经济活动本月开始出现改善。

然而,中国2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封城令和人们担忧感染冠病,对经济活动影响深远。今年首两个月,中国的零售销售和固定资产投资剧挫逾20%,而工业生产指数则下跌逾13%。



这些经济数据会出现多强的复苏,目前还言之过早,因为冠病或将再次蔓延的恐慌,料将拖慢经济活动复苏。况且,中国的出口或将在至少未来两三季,继续受到美国和欧洲需求大跌的打击。

大马出口萎缩更大

这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料将于首季萎缩,但有望从次季开始复苏,但增速料低于我早前的预估。

目前,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相信,全球经济将会衰退,而我之前认为全球不会衰退的预估,看来是错误的看法。若全球经济真的衰退,在全球需求大幅放缓下,大马今年的出口料将蒙受更大的萎缩。

加上我国目前实行的行动管控指令已延长两周至4月14日,料将重创我国经济增长。

反应

 

名家专栏

全球经济前景仍看好?/Project Syndicate

作者:奥尼尔(高盛资产管理公司前主席、英国前财政部长)

上个月我写了一篇关于各类通胀趋势,在2024年及其后世界经济前景中的核心作用的文章。

当然,还有许多额外风险是我在文中未能提及的,也是预测界围绕各种“已知的未知因素”提出明智的警告来对冲自身预测的原因。

其中最主要的是中东和乌克兰的持续冲突,中国的不确定性,以及欧洲、美国和其他地区即将举行的选举。

关于通货膨胀,我依据最近一些报告给出了谨慎乐观的展望——这些报告显示,许多基础指标似乎正在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但自那以后欧元区、英国和美国的最新月度通胀数据(12月份)出人意料地出现了上行。在市场已经连续数周消化今年大幅降息预期的情况下,这让许多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和分析师产生了迟疑。

最后,我总结说尽管通胀前景有所改善,但如果许多国家的工资增长能在不推动物价出现新一轮更持续性上涨的情况下维持下去,那将会是令人惊喜的。

当然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央行行长不会特别在意这种情境,除非有明确证据表明整个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地区)的生产率出现了急需的提升。

他们警告说,如果没有更高的生产率,(排除通胀因素后的)实际工资增长就不可能在不引发通胀的情况下持续存在。

即便如此,我发现自己仍抱有与上月相同的希望。

毕竟生产率数据的发布具有滞后性,因此,如果或央行官员对薪资持续上涨反应过于强烈——比如宣布将维持一个比常规情况下更具限制性的货币政策——将是相当冒险的。

三大理由采取观望

具体来说,有三个很好的理由去让人采取观望态度。

首先,尽管预测者们未能预见生产率在过去20年间的持续疲软,但他们似乎最近才放弃了对生产率即将开始复苏的预期。

其次,即使大多数人已经放弃了希望,但有明显理由认为生产率最终会提升,只要看看人工智能的重大发展,面向替代能源的转化,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工作模式的转变,以及政策制定者对那些明确为了提升产率的举措的明确关注就知道了。

虽说数据尚未表明这些事态发展正在产生成果;但新技术带来的收益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在经济中发挥作用——并在官方统计数据中体现出来。

推迟收紧货币政策的第三个原因,涉及工资和生产率问题的社会和人文方面。各界对许多民主国家日益加剧的焦虑和经济不安全感的根源已有诸多辩论,而正如我们从中了解到的那样,近几十年间实际工资的中位数一直提升乏力。

这种趋势显然对公众对“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日益幻灭,以及对更激进、更民粹主义的政党和政治运动的支持率上升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实际工资的增长将有助于缓和民众政治态度。仅仅因为觉得工资不合理而压低其水平将是危险之举。

通胀状况的改善会持续下去吗?尽管12月份的通胀数据高于预期,但此前几个月的降幅也比预期要大。如果检视一下那些变得更为平稳的趋势通胀基础指标以及各类通胀预期调查,就知道前景仍然相当乐观。

至于其他周期性因素,随着1月底的临近,有三件事在我看来尤为突出。首先,尽管中国当局加大了支持经济强劲复苏的力度,但该国的经济数据和金融市场表现总体上仍令人失望。

其次,美国的多数(尽管不是全部)经济指标继续强于预期。这让人松了一口气,尽管并未缓解许多评论人士关于近期积极趋势可能无法持续的不确定性忧虑。市场今年也经历了一个摇摆不定的开局。

根据所谓的五日法则(即标普500指数在1月份头五个交易日的净上涨预示着未来12个月的好兆头),今年股市最终上涨的可能性只有50%。

让人稍微安心

这听起来或许相当不科学。但正如我之前指出的那样,过去几十年的数据显示一个好的开局,预示着当年有85%以上的可能性是个好年。

最后,尽管中东和乌克兰的状况令人担忧,但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仍然极其温和。或许有一些不寻常的技术供需因素解释了这一点。但无论是哪种状况,在许多市场上都能看到相对稳定的明显迹象。

与一年前相比大多数关键大宗商品的价格以及公认的主要大宗商品指数都更低。这也让人稍微安心了一点。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