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抗病毒/陈金阙
3月16日:首相宣布由18日起至3月31日,实施行动管控指令以制止2019冠状病毒病扩散。
3月17日:人民匆忙采购日常用品,超市和巴刹的物品包括食物被扫购一空。更多指南陆续出炉。
3月18日:管制令正式启动,劝告大家深居简出,如果没什么事情就待在家里,共同努力,度过这个关键性的14天。
这几天,我国人民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生活状况,许多商业活动全面停止,连出门吃个饭也受到限制。曾经经历513紧急状况的老一辈,或许可以与今日做个比较,在513以后出生的国民,这个限制令肯定是空前未有,尤其是那些夜夜笙歌的一群,可能要一些时间来硬适应。所幸,除了越境过州,我们还可以自由行动,除了大型(超过50人)集会,个人活动不受到限制。
另外一点,政府虽然欠缺经验,但是决定行事后就比较坚决,软硬兼施要求人民合作,不像前朝那样喜欢见机行事,频频U转。
当然,有些人怪罪政府反应缓慢,有些人怪政府不够严厉,或者我们应该这样看:幸亏早前的政治动荡暂时停火,我们有个政府来拟定未来的抗病毒政策和措施,不然在“无人管”的情况下,后果更不堪设想。
病毒来袭之下,人人平等,政府不会忽视任何一个国民的安全。基于人民安全考量之下,政府也不该对各种活动(包括宗教、民俗、社区活动等)有太多顾忌。
不过,建国60年,政府从来没有面对这么严峻的考验,因此在行事方面,除了施之于法,也要辅之以情,务必做到既不伤害到国民的基本人权,又可以将损害的利益降到最低点。所以,在3月16日作出半锁国决定时,负责施行政策的官员便马不停蹄,群策群力,研究各种可能面对的问题,一一作出调整和应对,务必让大家一同配合政府打赢这次病毒之战。
当然,和中国的一党独大,人民必须听令于党的指示,我国没有这种独权的威力;又或者比较欧美诸国,还是邻国新加坡的先进措施和大撒银弹,我国也没有那么大的财力。此时,我突然想起多年前汤杯决赛那一刻,大家不分种族,不管身在何处,都不约而同的为国家队加油的情景。
发挥“汤杯精神”
眼前的情况换成了国难当前,国民务必放下一切种族之间的矛盾,发挥“汤杯精神”,团结一致,全力以赴对抗病毒,克服这场灾难。
许多人很喜欢看丧尸戏剧,戏里可怕的丧尸失去了理智后,六亲不认,四处噬咬活人,连家人也难免中招。戏剧唤醒我们内心的恐惧,常常反思万一这种情形发生的话,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如今虽然没有像丧尸那样到处咬人,但是,带菌者仿佛是以另一种“丧尸”的形态诞生,病毒无臭无味,无孔不入,其潜伏性让我们不知道身边的人是否带菌者,所以分分钟钟会中招,无须要到被丧尸咬的情形发生,已经足以让人人自危。
丧尸戏剧中,一些幸存者团结起来,筑起城墙,保护家园,防止丧尸来袭之余,也对外来投靠者严加检验,避免引“狼”入室。
现实生活里,如果疫情失控,那么,上述的剧情可能在居家上演,即各住宅区的管理层必须自设藩篱,每天检验进出社区的人们,以免病毒被外人带入自己的区域施虐。所以,在问题还没有糟糕到这个地步前,我们希望政府的防范措施奏效,成功阻止病毒扩散,让大家尽快回复正常的生活。
且以医疗人员的留言:“因为你,我留守工作岗位;因为我,你留守在家”谨此奉劝大家,一起留守家园,打赢这场战争。
芬兰发现罕见巨型病毒 专攻阿米巴原虫

芬兰科学家发现直径约200纳米的巨型病毒“于韦斯屈莱病毒”(Jyvaskylavirus)。( 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
(赫尔辛基23日讯)芬兰科学家在当地发现一种巨型病毒,并将其命名为“于韦斯屈莱病毒”(Jyvaskylavirus)。
这个巨型病毒几乎和细菌一样大,在当地生态系统发挥关键作用,但对于它的结构、起源与功能,仍存在许多未知。
过去巨型病毒大多是在欧洲与南美洲被发现,这是首次在芬兰分离出巨型病毒。
感染阿米巴原虫
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纳米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首次分离出一种巨型病毒,并将其命名为“于韦斯屈莱病毒”。研究人员将环境样本与一种名为“卡氏棘阿米巴原虫”(Acanthamoeba castellanii)的培养物混合后,成功分离这个巨型病毒,其病毒颗粒直径约200纳米,体积约为流感病毒或冠状病毒的两倍。
研究团队透过跨国合作,成功解析了“于韦斯屈莱病毒”的基因组与结构,发现它与先前在法国分离出的“马赛病毒株”(Marseilleviruses)有亲缘关系。
此外,研究团队也在其他环境样本中也找到新的巨型病毒。

于韦斯屈莱病毒附着于A. castellanii细胞的氦离子显微镜影像。 (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
影响生态系统
病毒在自然界无所不在,大多数自然产生的病毒对人类不会构成威胁,但在生态系统中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科学家陆续发现体型和细菌一样大的“巨型病毒”,会感染阿米巴原虫及其他微生物。目前巨型病毒生命周期和分布模式仍不清楚。
今次发现也证实,这类能感染阿米巴原虫的巨型病毒在土壤和水体中的分布可能比想像中更广泛,包含纬度较高的北欧地区。
新闻来源:星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