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新冠肺炎爆发
蝠害?人祸?

近期的大热动物,无疑是蝙蝠。所谓的“大热”,并非是它极受欢迎,相反的,现在人人闻“蝠”色变,因为它被认为是新冠肺炎的带原者。

不过,即使蝙蝠真的集百毒于一身,疫情爆发是它们的错吗?追根究底,人类才是罪魁祸首!



林汶沁博士:如果说蝙蝠会传染病毒,蝙蝠研究员应该是第一个被感染的,但目前也没有任何病例。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几乎所有人都认定源头就是蝙蝠。为什么呢?因为从伊波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立白病毒、SARS病毒、MERS病毒到最新爆发的新冠状病毒,都有一个共同点:蝙蝠可能是起源。

自中国武汉首次发现并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国际蝙蝠保护组织(Bat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简称BCI)全面追踪最新进展,并监控疫情演变。

最近,他们发表了一则关于《蝙蝠、新冠肺炎和人畜共通传染病的常见问题》的文章,通过探讨蝙蝠和新冠肺炎之间存在的关联,以加强人们对疫情起因的认识和理解。

★什么导致新冠肺炎爆发? 

据信,中国武汉的一个野味市场(亦称作“海鲜市场”)是当前新冠肺炎爆发的起源地。野味市场主要售卖以非法和合法手段猎获的野生动物。这些动物被装进笼子里,等着被宰杀出售以用作食材。



野味市场出售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包括蝙蝠、麝香猫、竹鼠、蛇、小鸟等等,其中也售卖家畜如鸡、猪、狗等等。

由于野味市场的卫生环境恶劣,再加上一堆活生生的动物被关在拥挤的小笼子里,所产生的压力无疑增加了病毒从一种动物“溢出”到另一种动物以及人类的机会。

目前,该组织无法确定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如何从动物传染到人类身上。具体来说,他们不知道人类所感染的病毒,是否与中国野味市场售卖的蝙蝠或其他野生动物有直接关联。他们认为,病毒外溢也有可能是通过武汉市场以外的动物接触而发生,并被感染者带入市场。

★为何在新冠肺炎的新闻中提到蝙蝠? 

在今年1月23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员在bioRxiv.org网上发布了研究结果,显示新冠肺炎与SARS病毒基因组序列相似度为96%。

蝙蝠,尤其是中华菊头蝠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所以新冠肺炎也很可能是相似的情况,即便其他“中间物种”也可能直接传播给人类。

★不受人类干扰的野生蝙蝠即使携带病毒,也不会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一只蝙蝠可以携带许多不同的病毒而不会生病。它们是马尔堡病毒、立白病毒和亨德拉病毒的自然宿主。这些病毒曾在非洲、马来西亚、孟加拉和澳洲导致人类受到感染并爆发疫情。

蝙蝠也被认为是伊波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不仅如此,它们也携带狂犬病病毒,但若被感染,蝙蝠也会受到该疾病的影响。

事实上,蝙蝠对病毒的耐受性超过其他哺乳动物。虽然它们吞噬大量携带疾病的昆虫,但却拥有与可能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的共存能力。

根据2018年的《Cell Host and Microbe》期刊记载,中国和新加坡的科学家所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蝙蝠能够与各种病原共存的核心概念是“DNA感知系统”。

由于飞行需要大量能源,所以蝙蝠飞行时体内的细胞会崩解,释放出DNA,这些DNA便在它们不该存在的地方游荡。体内出现这些游荡的DNA,常常是因为外来带病组织的入侵,为了生存,哺乳类动物需找到并处理这些游荡的DNA。

蝙蝠也有DNA感知系统,但研究员发现,在演化的过程中,蝙蝠的DNA感知系统弱化了。病毒入侵,DNA感知系统启动,身体就会发炎,而发炎对于身体可能造成很大的伤害。

蝙蝠常常吃入大量病毒,必须与病毒共存,因此演化必须弱化蝙蝠的DNA感知系统,才不至对于游荡的DNA反应过于敏感,而处于发炎状态。

虽然蝙蝠的DNA感知系统弱化了,但还是必须对病毒所导致的游荡DNA产生 “有效的回应”。也就是说,弱化的DNA感知系统使得蝙蝠能达到一种有效回应游荡DNA的“平衡状态”,而非一种有着发炎后果的“过度回应状态”。

必须注意的是,新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此研究虽然针对DNA感知系统,但研究成果却可启发新冠病毒研究工作,比如此类RNA新冠病毒如何和蝙蝠共存。

★什么是人畜共通传染病?何谓溢出事件? 

人畜共通传染病是一种从动物种群传播到人类的疾病。病原体(例如特定类型的病毒或细菌)可以自然存在于动物“宿主”中,而对携带它的动物几乎没有危害。病原体传播到新宿主的过程中,便是溢出事件,比如传染给另一种动物或直接感染人类。

当病原体溢出到新宿主时,有时会导致疾病爆发,并且还可能导致快速突变或增加毒力。通常,在不卫生的环境条件下紧密接触动物体液,很大可能会发生溢出事件。

中华菊头蝠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

人畜共通传染病★动物保护与全球健康之间有何重要关联? 

野味市场和野生动物贩卖是威胁全球健康的核心。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已发表声明,呼吁关闭中国所有的野味市场。目前,中国暂时禁止了野味交易,但若不永久性的关闭,未来溢出事件的风险仍然存在。

新冠肺炎是人类一手造成的。这就是持续性的生态破坏、危险与破坏性贩运以及非法野生动物贩卖所导致的毁灭性后果。

若真要达到全球健康的目标,其中一种最简单的干预措施,就是减少野生动物贸易并关闭野味市场。这是一项双赢的干预措施,既可保护野生动物,又可减少新病毒外溢。

★蝙蝠研究对人类健康有什么重要意义? 

针对人畜共通传染病进行研究,包括确定病原体的野生动物宿主,可提升人类对人畜共通传染病的认识,并有能力预测和预防病毒外溢事件。

蝙蝠的病毒学、免疫学和生态学对于制定保护和全球人类健康成果的战略至关重要。此外,研究蝙蝠免疫学可以帮助人类了解自身的免疫系统和对抗疾病的方法。

★什么是“防疫一体”(One Health)? 

随着人畜共通传染病对人和动物所构成的巨大威胁,人们已经意识到人类、动物、生态系统的健康是相互关联的,依靠单一部门或学科难以应对新发传染病,因此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共同合作。

“防疫一体”理念旨在扩大人类、动物和环境三方健康的跨学科协作和交流,要求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医生和兽医等人员之间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以实现最佳健康的目标。

★疫情给人类的教训

最好别吃野味,因为野生动物携带着无数未知病毒!

如果因某些因素非得吃野味,就得小心在动物运输和宰杀过程中,不受这些病原体的感染,并确保煮熟肉类,免得把病毒也带进体内;人类不像蝙蝠,可以适度反应病毒的入侵,从而达到和病毒共存目的。

问题是,人类缺乏这种蝙蝠的‘适度反应’分子机制,当然也无法和病毒共存。

既然人类无法与病毒共存,那就别再冒险吃野味了!

人类或动物都有病毒

马来西亚蒙纳士大学(Monash University Malaysia)理学系科学研究员林汶沁博士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指出,所有人类或动物的体内都有病毒和细菌,问题在于它们的活跃度是高或低。

“由于人类都有打过疫苗针,所以病毒的活跃度是低的。

根据新冠肺炎病毒源头的最新研究,除了蝙蝠,研究员发现蛇和穿山甲的身上也携带相同的病毒。也就是说,至今仍不能断定蝙蝠是病毒源头。

蝙蝠是病毒源头?

她提到,研究员在1998年爆发的立白病毒事件上是发现到相关的病毒在蝙蝠体内,但没人可证明或亲眼目睹猪只是经由蝙蝠的接触而感染病毒,所以至今仍无法证实这种说法。

林汶沁从2015年开始专门研究城市地区的蝙蝠,表示迄今并没发生过任何蝙蝠病毒直接感染人类的事件。

“以我为例,我在捕捉蝙蝠时,都有使用手套、头巾等保护措施,虽然曾经被咬伤无数次,过后会到医院打破伤风疫苗,可并没有感染过病毒。

“以目前来讲,也没有任何蝙蝠研究员受病毒感染的研究报告。”

*欲详读《蝙蝠、新冠肺炎和人畜共通传染病的常见问题》的内容,可浏览http://www.batcon.org

反应

 

优生活

新病毒源自蝙蝠 探索研究防患未然

报道|游燕燕   图|受访者提供、互联网 

一项马来西亚的最新研究发现,一种会引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新病毒可能源自蝙蝠。来自马来亚大学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系的研究团队,针对大马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Pteropine Orthoreovirus (简称“PRV病毒”) 进行监测、分离和基因组特征的研究,并通过持续检测人类和动物宿主中的PRV病毒分布和演变,以便追踪具有高度传播性且可能在未来引起爆发的PRV病毒株。

上述研究文章发表于今年1月的《 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期刊。 

马大医学院医学微生物学系副教授郑国健博士表示,PRV是一种新出现的病毒,主要存在于蝙蝠中。目前为止,这种病毒还未被认为是人类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但根据研究显示,PRV病毒与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有关。 

通过研究不明原因所引致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中出现的PRV病毒患病率、流行病学和基因组多样性,在所有已知呼吸道病毒检测均为阴性的632名城市(巴生谷一带)门诊患者中,其中有14名呈PRV阳性。患者主要症状为中度至重度咳嗽、喉咙痛和肌肉酸痛,但很少有发烧。 

该项研究强调了三大重点:第一,类似于2019冠状病毒的新病毒有可能从蝙蝠传播到人类;第二,PRV病毒在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方面的威胁越来越大;第三则是病毒快速变异的能力。

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由9个属组成,其成员的宿主范围广泛,包括植物、脊椎动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动物)。 

PRV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刺突呼肠孤病毒亚科(Spinareovirinae)和正呼肠孤病毒属(Orthoreovirus)。它的前称是“纳尔逊海湾正呼肠孤病毒”(Nelson Bay orthoreovirus,NBV),更名后反映了狐蝠属的果蝠或飞狐作为自然宿主。 

PRV基因组由10条双链RNA组成,分为3个大片段(L1至L3)、3个中片段(M1至M3)以及4个小片段(S1至S4),周围环绕着直径为60至80纳米的无囊膜二十面体衣壳。作为融合病毒,PRV具有诱导细胞间相互作用和合胞体形成的能力。 

NBV于1970年在澳洲从果蝠的心脏中分离出来,过去10年以来在东南亚地区的飞狐和人类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PRV病毒株。日本和香港也记录了曾到访过印尼的人患上由PRV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输入病例。血清学数据显示,在越南 (4.4%)、新加坡 (1.4%) 以及大马 (18%) 的健康农民受试者中,具有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烧)的患者中存在PRV病毒。

或引发全球性流行病 

该项研究是第一次在城市人口中进行PRV病毒监测。这些城市人口在门诊护理环境中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并且证实对最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呈阴性。这强调了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如果主要通过人际传播的PRV病毒不及早发现和控制,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爆发和引发全球性流行病。 

此外,报告显示,果蝠中PRV病毒的血清阳性率非常高,估计在63%到90%之间。最近,在非洲果蝠身上发现的PRV病毒显着扩大了这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地理范围,因此需进一步监测人类和蝙蝠身上的PRV病毒。 

“多年来,尽管研究员对PRV病毒分布的了解有所增加,但在门诊护理环境中,PRV病毒在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病因学作用还是知之甚少,因为以前的研究着重于近期接触过农村地区蝙蝠的爆发病例。所以,此次的研究旨在评估城市人群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PRV病毒分子流行率、流行病学、体外特征和遗传多样性。”        

城市传播更普遍

该项研究流程经过了PRV病毒分子检测、测序和种系发生学分析、细胞系利用、病毒滴度和病毒动力学研究、感染细胞中的病毒RNA检测、全基因组测序才得出上述研究结果。在所采集的3935份鼻咽拭子样本中,通过多重的分子检测,49%已知呼吸道病毒呈阴性。接着,研究员对这些样本的一部分进行PRV Sigma 1/A基因筛查,其中2.2%患者检测呈阳性。

出现咳嗽症状 

据报告显示,2013年8月 (13.3%) 和2014年4月至5月(分别为20.0%和33.3%)的PRV阳性率更高。PRV阳性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0.5岁,57%是男性,所有患者均出现咳嗽症状,其中79%患者有中度至重度咳嗽。此外,43%患者经常出现中度至重度喉咙痛、43%肌肉疼痛、36%头痛和21%流鼻涕。只有一名患者出现发烧症状。症状出现后的症状期为7天。 

郑国健:“尽管过去表明PRV病毒与城市郊区和农村地区的零星爆发有关,因为这些地区接触蝙蝠的几率更高,但这次的研究首次表明PRV病毒在城市人口中的传播更为普遍,并且比以往记录更长久持续。结合先前关于人类PRV血清阳性率的报告,PRV病毒作为急性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病原体的导因已变得明显。

“不过,目前还未有致命病例的记录,可能是因为对PRV病毒引起严重呼吸道疾病(如肺炎)的可能性缺乏认识,并且缺乏对该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调查。”     

显示强大复制能力

由于在人类感染PRV病毒的病例中记录了扁桃体注射引起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和喉咙痛,所以研究团队假设PRV病毒能够在源自人类头部和颈部区域的细胞中复制。 

经体外复制动力学和显微镜观察的综合结果表明,PRV病毒在特定细胞中显示出强大的复制能力,尽管与某些细胞相比的复制速度相对较慢。数据表明,人类口腔角质形成细胞和鼻咽上皮细胞对PRV病毒的临床分离株产生敏感。研究结果显示,PRV病毒可能会在源自头颈部的细胞中复制并持续存在,突出了它作为呼吸道病毒的重要特征,可能对疾病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观察结果表明以下几点: 

1.由于宿主内部和宿主之间频繁的谱系混合,各种PRV毒株之间以遗传重配的形式持续进化。 

2.人类PRV病毒感染是由最近的蝙蝠跨物种传播或溢出事件确定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是假定的中间宿主或意外宿主。 

3.通过在东南亚地区未被发现的独立亚流行病将PRV病毒多次引入人群。 

在最近一份评估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相关冠状病毒 (SARSr-CoVs) 人畜共患溢出风险的报告中,表明冠状病毒从蝙蝠到人类的传播可能比以前知道的更频繁。据估计,东南亚每年约有6万6000人感染。这些发现还揭示了蝙蝠及其产品在职业和环境中的大量暴露,从而为该地区发生的人畜共患溢出事件制造了机会。    

病毒进化遗传重排

一项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研究表明,来自蝙蝠和非人类灵长类物种的各种PRV毒株之间存在显着的基因重排,包括来自中国蝙蝠的“Cangyuan”病毒株、来自泰国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Lopburi”病毒株、 来自菲律宾蝙蝠的“Talikud”和“Samal”菌株,以及来自印尼蝙蝠的“Garut”菌株。如此广泛的重配证据,证明了宿主物种PRV病毒的遗传起源、进化历史和传播动力学是复杂的。 

郑国健提到,在将PRV病毒确定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过程中,已证实了一些影响和差距。首先,目前可用的呼吸道病毒诊断检测不包括PRV作为检测目标,因此分子检测的可用性对于协助临床诊断和进行疾病监测,以估计PRV在更大范围内的现存分布和传播来说是重要和及时的,这最终将有助于卫生当局采取爆发控制措施。 

“再来,PRV在不同年龄组的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和慢性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还不清楚,需要进一步调查以评估PRV病毒的临床影响。此外,该病毒在人群中的频繁和持续检测可能是经由其人际传播的能力。 

“基于PRV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具有相似传播模式的假设,在抗病毒药物或疫苗尚不成熟的当前情况下,使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可能会有效减少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

与流感病毒有相似之处 

最后,从人类、蝙蝠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宿主中观察到的PRV遗传多样性,其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流感病毒有显着相似之处,其中病毒进化是由其分段基因组的遗传重排驱动的。 

重排是一种机制,当两种毒株共同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来自一种毒株的分段基因组与来自不同毒株的分段基因组交换。遗传重排是通过产生新毒株扩大病毒遗传多样性的重要过程,其中一些毒株与亲本毒株相比具有增强的生态学和病毒学特征。 

他补充:“民众不必因为PRV病毒而恐慌,因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它正在人群中迅速传播。此外,之前的研究还表明,人类接触PRV病毒的频率可能比之前认为的要高,这表明人类可能已经对这种病毒产生了某种形式的免疫力。该项研究是要强调我们需进一步调查PRV病毒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患者管理和控制措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