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童年韶光

日子永远都是悄然流逝,但回忆总留在心头。

我诞生在大马一个偏乡僻野的胶林,在田野怀抱里茁长,以鸡鸭为伴。



我的居所,是极其简陋的亜答屋,仅仅足够遮风挡雨而已,实则是家徒四壁;除了几张竹材床外,看到的就是零散的炊具。屋是父亲和哥哥们就地取材建造的,坐落在绿意浓浓的胶林边缘,面向一片绿悠悠的田野。

那一片广阔的田畴,是我们一家七口一日三餐温饱的泉源。田间种有水稻和高粱,呼应着菜圃的瓜、豆、和青菜。

饲养鸡鸭必然活计

饲养鸡鸭是我们必然的活计,鸡鸭蛋虽是我们体内蛋白质的来源,但每逢年过节才能尝到肉的滋味。我们饲养鸡鸭主要是它们能生蛋。母亲腌制的咸鸭蛋和罗卜干,都是我们全家早餐佐粥的主菜。

每回忆起养鸭的事儿,我心扉就泛起层层涟漪。六七岁时我还没上学堂,赶鸭子的担子落在我肩上。每天,我用稻谷把围栏里的鸭子喂饱后,就把它们赶到稻田里,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禾苗间泥水中吮咂虫儿。这时我就挺立地呆坐在田塍上,观察它们在田里的动态。它们一到田边,就扇着双翅跳进水里,在水里打几个滚,展开翅膀拍拍水面,悠然地呱呱几声。之后,它们屁股往天空一翘,边浮游边把头钻入水中寻食。它们吃饱了就爬上田埂,用喙整理湿漉漉的羽衣后,无忧无虑地享受阳光浴。



我喜爱茸茸黄毛小鸭子,它们最爱吃蚯蚓。每当我将锄头往肩上一扛,它们就啁哳啧啧,半跑带跳,随着我后跟往胶林间去寻食,可爱极了。锄头一下土,它们就一窝蜂涌上去抢着吃出土的蚯蚓,情况浑乱不堪。为了它们的安全,我得东一锄西一铲去翻土,弄得那些小精灵争先恐后地东奔西跑。

我们还养鸡呢。鸡群在橡林间容易散落,而且林间危机四伏,如老鹰、猫头鹰、莽蛇、四脚蛇等。我们不得已用竹篱置了个鸡圈,用旧鱼网罩顶,好让它们安全地在圈里活动,但夕阳西下时还得把它们赶回鸡舍去,确保它们夜里的安全。

童年的时光远去了,但许多趣事仍在记忆里一再浮现,像是一幅刻骨铭心的图景呀!

反应

 

商余

吃龙虾浅见

文/图|刘桂南

每逢母亲节,均以吃龙虾庆祝,今年依然。母亲节落在五月第二个周日,这时节正是龙虾供应充足,价格便宜的时刻。而且,经过寒冷的月份后,龙虾处于最健康,肉质最鲜美的状态。

回首上世纪60年代游学枫叶国时就与龙虾结了不解之缘,那时物价低廉,仅需加币1元即可买得一只约半公斤的龙虾或500克的T字骨牛排,这种情况下,穷学生亦可以轻易地享受无碍。

当然,身为一个从未曾见过龙虾与牛排的孤陋寡闻的“山芭仔”,我亦不坐失良机,几乎每一两周都往海鲜店购买龙虾使用电饭锅清蒸,或往肉店买块牛排来煎,满足馋欲。回首往事,一股甜滋滋的心潮涌上心间。然,事过境迁,如今倘若无相当舒适的收入,恐也难得上馆子享用这些美食了。唉,时光不能倒流,而好事总难走出回忆。

龙虾肉质与性别无关联,可,我喜爱雌龙虾的蛋与膏,视之如精华,品尝后齿颊留香悠悠。龙虾的性别可以两个特征判定:一,雄的尾巴较为窄而通直,雌的尾部偏宽微带曲线轮廓;二,雄的第一对幼腿是硬壳,而雌的偏扁类似羽毛状。值得一提,切勿购买软壳龙虾,因它蜕皮后需要吸取大量的水充张新皮,此刻它的肉水比下降,相较之下,其肉质量可能少至30%。一般而言,7月至10月是龙虾蜕皮期,蜕皮是为了生长所需,并非因季节更替所致。

不是越大越好

加东大西洋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是加拿大龙虾之都,那里的龙虾长着一对钳子,与美国缅因州(Maine)的相似,但它与亚洲和澳洲龙虾有别,后者没有钳子。龙虾生长缓慢,需时7年方能达到合法捕捞的重量,约莫450至900克之间。众人都以为龙虾越大越好,其实不然,小的比较软嫩甜美,教人吃了一只还想要另一只。

当地人吃龙虾多以水煮或蒸煮然后沾蒜蓉黄油(Garlic Butter),在餐馆常见厨师将龙虾一开二涂上牛油搭配芝士烧烤。实则,龙虾的鲜美与它的肉汁息息相关,缺之其鲜味就失色不堪。倘若你吃过生蚝,即可体味到它的鲜美远甚于熟蚝。上述的烹饪法都导致虾汁流失,肉质偏柴弹牙。最让龙虾的原味没遗漏的烹制法,就属中餐馆的葱姜炒龙虾。依此法,厨师先将龙虾砍成块状,拭去虾汁,沾上淀粉用高温油炸,而后再以葱姜与蚝油豆豉等调味品干炒再勾芡。哀哉,这种烹饪程序怎能让人品赏到龙虾的原汁原味呢?其实,众多饕餮皆是愚昧的,怀揣着理所当然的态度。

为着减少龙虾汁流失,我使用剪刀将龙虾分尸成块状——用刀猛斩虾汁会四溅,径直下油锅清炒。龙虾没腥味,咸度高,所以不需加葱姜与盐,最尾用鸡蛋收汁出锅,肉质清鲜爽口。顺带一提,残留在砧板的虾汁瞬间会变成半透明胶状物,在热锅里会形成白色固体物质,依此推测,龙虾汁含有高量的蛋白质。

骨子里,我执拗于品赏原汁原味的食物,不随意添加调料。之所以咖喱与麻辣火锅绝不会令我馋涎欲滴,是因为它们是极其复杂的组合,吃着不知其所以然。

我亦不汆苦瓜而吃,缘由它的涩苦味使人口腔隐隐的甘甜,舒畅悠然。总之,这一切都是我个人的癖好罢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