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英化数理,还是英化教育?/南洋社论

英化数理,继续成为争论。

教育界与母语教育捍卫群体,纷纷提出看法与建设性观点。而政客,却如同在地上捡到散弹枪,企图搅动千江水。



英化数理的推手敦马哈迪医生,在93高龄二度当上首相,依然对国家改革充满其理想,对教育的改革,更列入任内议程。

希盟胜出,革命也在路上,马哈迪曾提出兼任教育部长,一度落空,二年磋砣,如今如愿代之。

重推英化数理,被形容与马哈迪未竟之志,在成为代教育部长后,被指要压着舆论与民意落实。

我国教育是否出了问题?在1980年教育朝向“去英化”之后,我们是否走对了路?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回头望望,答案应有之。

马哈迪可能有不能说出口的重,这一回,他要重推的是英化数理,还是英化教育?



看一看邻国的英化经验,该国建国总理已故李光耀在2011年其新书《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推介礼上曾这样说:“人们问我,为什么要撰写这本我认为是我最重要的书。原因很简单:我认为双语政策是新加坡成功故事的基石。

“我开始担任新加坡总理时,国人大多数不会讲英语。他们使用方言、马来语、淡米尔语和其他语言,像是水族馆里不同种类的鱼,看似在一起但却是分隔开来的。各族群彼此孤立,不相往来。我把让他们真正和有意义地交往,当成我的任务。”

英文是否把新加坡“水族馆里不同种类的鱼”都交融团结?而新加坡的经验,是否也适合能放到马来西亚的水族馆内?

无论如何,英文是当今最主要的工商、科技、外交等国际语文,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强势的英文也不会在短期内衰退,这也是我们对外的接轨语文。

政府推行教育改革,也应保证各族母语发展不受波及,同时须通过更明确的法律条文,加以保障。

反应

 

言论

KL20峰会回响/南洋社论

我国4月的空气中充满火药味,朝野上下都沉浸在挑衅、抵制和不安的情绪之中,其中还参插了即将举行的新古毛州议席补选。

这期间,大多数人民选择静观其变,既观察政府如何应对外围的战争挑战,跌跌不休的汇率,也酌量社会安宁的失衡,一小撮人如何挑战国家的治安、社会公约,以及冲击马拉西亚作为一个和谐之邦,一个欢迎外资和游客的国家。

话虽如此,政府在4月22和23日举行的KL20峰会,应该获得全国上下的关注。这项主题为“完全释放马来西亚创业生态系统的潜能”的峰会深得政府器重,由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领军开幕,多名部长出席,许多资深总执行长和讲师主讲,吸引上千名国际投资者和初创企业以及3000多名国际和本地企业家参与。

政府的目的是希望通过4个主要领域,即能源和绿色科技、制造业和自动化、农业科技和回教金融,来成为领先全球工业的一分子。

推动初创生态系统

因此,政府推出一系列的计划来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创业环境,包括将生态系统参与者聚集在一个地方,以实现协作和思想交流;发出独角兽和风险投资基金的黄金通行证;推出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学院;以及初创种子奖励等等。

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郑立慷在推介“我的初创平台”(MYStartup)时,说明该平台除了为初创公司和投资者提供所需的咨询,科技专才也可通过该平台咨询工作。

他进一步补充,政府希望在2025年实现一个拥有5000家基本上能自我延续且有机会取得巨大成功的初创企业,反映欣欣向荣的生态系统。

资金方面,政府与主权财富基金、国际风险投资公司和各参与者签署了25份意向书,以推动马来西亚的初创生态系统向前发展。

盼勿沦为白象计划

此外,公务员退休基金局(KWAP)为了支持打造初创公司的生态系统,推介基金规模5亿令吉的初创公司基金(Dana Perintis),其中2亿5000万令吉属于投资创投基金,而另外2亿5000万令吉将直接投资初创公司。

另一方面,来自大马的“随身碟之父”拿督潘健成宣布注资1亿令吉以及价值10亿令吉的技术转移,在其故乡雪州成立一家初创企业。

希望这份《KL20行动文件》不会成为另一只白象,最终能付诸行动,协助马来西亚成为高收入国,改革大马经济结构,让大马成功在2030年跻身全球首20个初创企业中心之列。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